甘孜日報 2017年01月18日
■本網見習記者 蘭色拉姆 楊財婷 文/圖
社區是連接居民與政府的紐帶,在社區這個大家庭里,工作人員傾心服務,贏得了居民的敬重??刀ㄊ凶佣?、向陽、光明、水井子、公主橋五大社區工作人員創新工作思路,聽民意、解民憂,是社區居民溫暖的家。
社區之家情系千萬家
“你把所需要的材料都備齊,需要蓋章的地方都蓋上鮮章。”
“書記,資料傳真過來可以嗎?我沒時間跑回老家去找資料?!?/span>
“傳真不行,必須要有鮮章,你沒空的話可以托熟人去找材料,材料不齊,事情就難辦,你應該打電話問清楚,來回跑,事情也沒有辦成?!边@是1月13日,記者剛進子耳坡社區辦公室見到的一幕,社區書記張小桃剛處理完事情,就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叮鈴鈴……”辦公室電話又響不停,工作人員問明確情況后,書記又忙到回應相關情況,電話剛掛,那邊咨詢拆遷相關問題的居民又來了,記者在子耳坡社區辦公室一上午的時間,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們就這樣忙前忙后,讓記者深刻感受到了社區的工作量大、繁雜、突發性強。
“我們永遠不知道解決完這件事情,又有怎樣一件事等著我們去解決,這是我們的家常便飯。雖然很忙也很累,但是看到居民們事情得以解決后的笑臉,心里也就暖暖的。為了起好傾聽民意、反映民聲的紐帶作用,周末加班是常有;一到節假日我們心里的弦繃得更緊,蹲點巡邏、檢測等是我們的必做工作?!睆埿√倚χf。
去年以來,康定市各社區工作人員抓實工作重點,以低保、惠民等民政政策為基礎,為困難群眾提供申訴平臺,讓困難救助金落到實處,解決了居民實際困難。光明社區書記劉曉霞告訴記者:我們社區就是一個申訴平臺,將居民的問題搜集向上級部門反應,呼吁并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多渠道進行救助。
去年10月26日早上6點40分左右,康定市爐城鎮子耳坡社區片區一住房發生火災,火光沖天,一棟居民房化為灰燼。發生火災后,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受災群眾進行安撫,并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處理火災的相關事宜,配合市民政局為7戶15名受災居民發放生活補助27000元,大米2700斤,清油150斤,棉被30床。
“當大火蔓延過來時,我一下子就懵了,又慌又怕,第一反應就是帶腿腳不方便的母親和年幼的孩子離開,等他們安全了,回過頭時,房子已經被大火吞噬。看著最熟悉的地方消失在自己眼前,心里十分難過,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正當手足無措時,社區和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到達了現場,對我們進行了安撫,還發放了生活補助。災后,社區工作人員還經常送來關心和問候,我們去社區咨詢相關問題時,工作人員都耐心解答,讓我們清楚辦理程序,節省了我們很多時間?!笔転娜罕娖埱嗾f。
子耳社區配合相關單位解決了174戶廉租房問題;對46名年滿80歲的老人進行登記;認定63名年滿60歲無收入的老人每月享受55元養老金,并為60歲以上低收入人員進行登記、公示,便于其購買居民醫療保險,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協助市民政局為60戶共62位殘疾人員發放護理補貼,進一步更新、完善殘疾人“量體裁衣”式個性化服務“兩表一卡”122戶,并建立愛心微信群,隨時了解情況、傳送照片、更好的為殘疾人員服務;利用黨員“雙報到”義工日活動對社區20名貧困黨員進行走訪慰問,并送上慰問金4000余元,糧20袋,油20桶等慰問品。
“社區工作人員少,我們就積極組織社區黨員群眾、自愿者和民兵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整治清掃了子耳社區轄區內的1200處牛皮癬和5處衛生死角,為康定市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做好準備。我們社區每逢節日就會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搭起與居民聯絡感情的橋梁。每逢節假日,社區積極組織義務巡邏隊員在轄區內進行巡邏值班?!睆埿√医榻B道。
為了方便管理,康定市實行社區網格化管理,建立5個網格源和3個網格監制,建立安全生產監測點,積極向居民進行森林防火、防電等安全生產宣傳,采用更科學、更有效的方法集中管理社區。
寒冬里的溫暖
有神的雙眼、慈祥的笑容,對記者的提問,回答得清晰有條理、邏輯性強,記者真不敢相信這是一位年近80歲的老人。老人名叫尹冬云,來自光明社區,雖已蒼蒼白發,但老人精氣神十足,“我身體好著呢,感冒很少,就前年的時候咳了幾天,也是很快就好了。”老人驕傲的對記者說。
老人50余歲的兒子潘益,兩歲多便患上癲癇,雖然在新津癲癇病醫院接受了治療,但因患病時間長、發病次數頻繁治療效果不是很好,神經系統被間接損壞,導致他生活不能自理。從患病起至今,潘益一直由母親照顧?!拔沂俏覀兗艺疹櫜∪说膶I戶,以前我家有兩個病人,我的愛人患上癌癥,娃娃又從小有病,請人照顧他們我不放心,心里鬧得慌。人不像洗衣機、電飯煲,我按了按鈕,到了時間點,衣服洗好了、飯也煮熟了,還不會怨天怨地;何況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我們不能過于依賴別人,否則自己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還給別人帶去負擔。愛人去世后,我就專心照顧我的孩子,每次他發病時,看在眼里痛在心里?!?/span>
“非常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社區工作人員經常上門或打電話尋問我們有什么要幫忙的。每次去咨詢事情的時候都非常耐心地講給我這個老太婆聽,有時候他們還幫我‘跑腿’辦事情。前段時間,社區、街道辦、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給我們送來了大米、清油、棉衣、被子等生活用品,讓我們的心在寒冬里感受到了溫暖。”
來自子耳坡社區的周花蓉身患白血病,從2014年3月份起,便一直在外面治療,為了治病夫妻二人花了很多錢,兩人都是下崗工人,家里經濟條件差,只能向親朋好友借治療費,但是面對高昂的治療費實在是微乎其微,“感謝紅十字會、社區的幫助,感謝現在的好政策讓我們有了低保,雖然這些遠遠不夠,但是我們已經滿足了。我的兒子正在康定中學讀高三,現在兒子的學業進入了關鍵期,不僅學業繁重還要擔心我的病情。”周花蓉說。
經過持續性的治療,周花蓉的病情得到了緩解。由于長期在外治療,很多需要在當地辦理的手續都是周花蓉的親戚幫忙,“在報銷醫療費用的時候,很多程序我不懂,走了不少冤枉路,幸好有社區的工作人員,他們耐心地給我講解,讓我明白了要依法依規辦事,節省了很多時間,辦好相關手續后,病人在外面就可以安心養病?!敝芑ㄈ氐挠H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