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社會民生 >> 瀏覽文章

理塘縣莫壩村野生菌深加工促增收

甘孜日報    2019年09月05日

本網訊 8月29日,理塘縣莫壩鄉中莫壩村里一片繁忙。村里寬敞整潔的烘干房內,一臺烘干機正轟鳴著作業,貧困戶郎甲正忙著把切好片的獐子菌均勻地攤在篩網里,送進烘干機烘干。合作社負責人多吉降稱高興地說:“以前,菌子要么采來自己吃,要么帶到集市上賣,根本就不知道還可以烘干后再賣,并且還能多掙到錢。”

理塘縣莫壩鄉中莫壩村距縣城八十多公里,屬于該縣相對偏遠的鄉村之一,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賦予了當地大量的野生菌資源,其中就包含了松茸、獐子菌等知名菌類。

雖然中莫壩村在2018年已經順利退出貧困村序列,但是全村干部群眾持之以恒發展生產、勤勞奮斗追求幸福生活的初心仍未改變。

擺攤販賣或者賤賣給批發商只能掙取采摘野生菌本身的辛苦費,如果將野生菌進行深加工后賣出,將會獲取更高的利潤,能在一定程度上讓村民增收。該村駐村工作隊看到這一商機之后,決定在村內成立一個野生菌加工銷售合作社,探索“黨支部+對口幫扶單位+村集體經濟組織+致富帶頭人+農戶”的產業發展新機制。這個想法得到了村民們的熱烈歡迎和大力支持。

萬事開頭難,此時村內也沒有多余的產業發展資金。對口幫扶單位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得知這一情況后,在去年脫貧當年就已經資助了60余萬的情況下,義不容辭又為該村捐贈了價值10萬元的野生菌加工設備。

優質的產品生產出來了,酒香也怕巷子深,順利地售賣出去才是最后、最關鍵的一步。為了打開野生干菌的銷路,駐村工作組成員們可沒少費心。在經過多次協商后,合作社與四川酒擺渡貿易有限公司簽訂了銷售協議,解決了銷售上的后顧之憂。

這樣一來,以后中莫壩村的村民們不僅可以在村內就將采來的菌子賣掉掙取一筆收入,還能給貧困戶們提供一定的就業崗位,到合作社打工掙工資。據悉,該設備一次就可以烘干近300斤野生菌,每年能讓每戶貧困戶增收至少3000元。

劉學鑫





  • 上一篇:甘孜檢察:三個書記一臺“戲”
  • 下一篇:康定市法院首例拒執罪自訴案件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