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6月09日
我州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專項檢查
本網訊日前,記者從州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針對近期湖南郴州一款名為“倍氨敏”固體飲料冒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銷售事件,該局高度重視,賡即安排部署對全州范圍內的母嬰店、商超、醫療機構等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經營單位開展一次全面的突擊檢查。
據州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介紹,“固體飲料”屬于普通食品,該類商品營養物質單一,嬰幼兒長期食用會導致營養不均衡,產生營養不良;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是經過臨床醫生和營養學家們大量的醫學研究,以科學的客觀事實為依據專門研制、生產的配方食品。在銷售過程中,企業要嚴格按照專區陳列商品,禁止把普通食品陳列在“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區域。
檢查中,執法人員主要檢查經營戶主體資質是否合法有效、是否持有《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照是否在有效期內、是否超范圍經營。同時,執法人員重點檢查了店鋪內銷售的奶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保健食品的進貨來源是否正規、標簽標識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銷售超過保質期食品等違法違規情況。
康定市的某母嬰店店長說:“執法部門的檢查我們會全力配合,并按照合法規定進行營業,我們本著良心店鋪的態度營業,一家母嬰店不僅是為孩子的健康著想,更應該為一個家庭負責。”
據了解,此次檢查,全州共出動執法人員136人次,共檢查141家母嬰店鋪、36家商超、6家藥店、20家醫療機構,其中有2家商超和5家母嬰店鋪經營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針對部分經營單位未按要求設置保健食品專柜、保健食品專柜擺放不符合要求等,執法人員要求經營單位現場進行整改。截止目前,全州未發現有經營名為“倍氨敏”和“雅樂迪”的固體飲料產品。
下一步,全州市場監管部門將加大對特殊食品(保健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超范圍經營、假冒偽劣、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用實際行動守護食品安全,捍衛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相關鏈接
為孩子們選擇食品時,怎樣才能避免被“健康食品”“營養食品”等標簽所欺騙呢?
一、營養麥片
市面上所謂的“營養麥片”產品,特別是速溶營養麥片,所含有的燕麥并不多,通常用玉米、小麥、麥麩、大米、糯米、麥芽等谷物混合,這些原料的營養價值都大大低于純燕麥片。這類麥片中通常添加了糖精、奶精、植脂末等成分,真正的燕麥很少,長期食用對健康無益,甚至有害。
二、全麥面包、饅頭
真正的全麥面包是用沒有去掉外面麩皮和麥胚的全麥粉制作的,肉眼能看到很多麥麩,質地也比較粗糙,但有香氣。不過,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許多全麥面包并非全部由全麥制成,看看配料表就能看出,由于真正的全麥食品口感并不好,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口味,會在全麥食品中添加過量的糖和油脂,這樣口感和味道雖然改善了,但給身體增加了額外的負擔,甚至抵消了全麥對身體的那些益處。
三、粗糧飲料
各粗糧飲料多數以“牛奶+粗糧”搭配,真正的粗糧飲料肯定存在口感和味道的問題,于是商家為了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在飲料中添加了大量的增稠劑。例如某品牌的粗糧飲料中增稠劑就達5種之多。以海藻酸鈉為例,它是一類親水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能形成凝膠或提高食品黏度,故亦稱凝膠劑或乳化穩定劑。但過量食用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對智力發展也有一定阻礙。
四、“水果”酸奶
形形色色的水果味酸奶雖然顏色鮮艷,喝起來酸酸甜甜,口感非常美妙。但它的營養價值可能不如純酸奶,大多是添加了糖精、香料,以便獲得所需的顏色和甜度。即使添加了果肉在里面,也不會很新鮮,維生素C已經流失的水果吃了并沒有多少好處。
避開添加劑的五條重要建議:
①多買新鮮果蔬或冷凍果蔬,減少加工肉食攝入量;
②盡量避免使用塑料容器盛食品或飲料,避免微波加熱,防止有害物質進入食品,也要盡量避免將塑料制品放進洗碗機;
③盡可能使用玻璃或不銹鋼替代塑料制品;
④避免使用回收代碼為3(鄰苯二甲酸鹽)、6(苯乙烯)和7(雙酚)的塑料容器;
⑤拿取食物前后應徹底洗手,徹底清洗所有不削皮的水果蔬菜。
見習記者 白瑪央忠 記者 李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