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3月14日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閆新宇
“今后兩年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讓全國人大代表、甘孜州委副書記、州長肖友才產生了強烈共鳴。
甘孜州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是全省脫貧攻堅“四大片區”重要組成部分,貧困量大、面廣、程度深,18個縣(市)均為深度貧困縣,占全省的40%。
黨的十八大以來,甘孜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不講條件、不打折扣、不搞變通,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高質量推進精準脫貧,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為全面同步奔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2018年底,甘孜州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的23.17%下降到3.52%,創造了甘孜州扶貧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我們迎來了歷史上發展成效最好、民生改善最大、社會局勢最穩、干部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廣大農牧民群眾深切感受到了新時代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分享到了改革發展的紅利。”肖友才表示。
“2019年甘孜將聚焦民生短板,實施住房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七大攻堅’,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重點解決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肖友才說。
談交通
持續增強交通設施通達能力
甘孜州面臨著啃硬骨頭的艱巨任務,如何攻克深度貧困的“堡壘”?
“要鞏固已取得的脫貧成效,交通是最關鍵的瓶頸問題。”肖友才說,甘孜州相對較低的交通設施通達能力,仍然是制約更多特色農牧產品走出大山、制約全域旅游發展的瓶頸。
近年來,甘孜州加快實施交通“大會戰”,特別是雅康高速全線貫通、甘孜格薩爾機場順利通過飛行校驗等,讓區域交通條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全州建成通鄉油路2500公里,通村硬化路2.4萬公里,溜索改橋45座。全州農村公路總里程達2.9萬公里、居全省第一。
今年,甘孜州還將重點圍繞改善出州通道和提升國省干線通行條件,全面打響第四輪交通“大會戰”。川藏鐵路加快規劃建設,也讓肖友才有了更多期待:“加快建設川藏鐵路,將徹底結束甘孜藏區零鐵路的歷史,拉近甘孜州與內地的聯系以及發展距離,成為甘孜州與全省全國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動脈。”
肖友才表示,交通一通、人心相通、百業皆通,甘孜將強力促進川西北地區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開放新態勢,強力促進特色農牧、清潔能源、中藏醫藥、民族工藝等綠色生態產業融合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提檔升級,讓群眾有更廣的創業空間、更多的就業渠道、更穩定的經濟收入。
談產業
不斷增強致富增收造血能力
產業發展是實現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
多民族和諧共生、文化斑斕、山川秀美、資源豐富……面積占全省三分之一的甘孜州,文化旅游資源是其最大的優勢。
肖友才介紹,當地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關鍵之舉,以全域旅游引領產業扶貧,推動農旅、牧旅、文旅融合發展;充分發揮農牧特色資源優勢,把產品變商品,把商品變品牌;扶持貧困村、貧困戶參與紅色、鄉村、康養、生態、民宿等旅游開發,通過創建旅游扶貧示范區、示范村和民宿達標戶,帶動了近萬人增收致富;充分發揮農牧特色資源優勢,建設三個百公里綠色生態脫貧產業帶和兩個百萬畝特色農林產業基地,建成全國最大羊肚菌集中連片生產基地。
緊密依托“圣潔甘孜”品牌,甘孜著力打造“酒肉糧油水果蔬茶菌藥”十大農特產品,積極發展“線上農業”,帶動“線下農業”,率先在藏區實施“全域統籌·整體推進”電商扶貧項目,完成城鄉配送倉儲、航空物流等21個物流項目,新建鄉鎮電商物流服務站27個、村級電商物流服務點143個,實現電子商務網絡交易額26億元。抓實集體經濟發展,扶持和培育農牧民專業合作社3348個、村集體經濟1109個,甘孜、理塘、石渠、色達等縣股份制牧場發展迅速,戶有增收產業正逐步實現。
依托產業帶動,目前瀘定縣已率先“摘帽”,康定、丹巴、九龍、鄉城、稻城5縣(市)的脫貧摘帽工作也已接受“國檢”,肖友才把目光更多投向了剩下的12個深度貧困縣。“我們要繼續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談生態
全力建設保護好川西北生態示范區
發展產業更要保護好生態環境。
“政府工作報告太振奮人心了,特別是提到要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持續抓好國土綠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內容,令我們川西北干部群眾深受鼓舞,對建設保護好川西北生態示范區更有信心了。”肖友才說。
肖友才告訴記者,以四川省甘孜州、阿壩州為主體的川西北生態示范區,既是全國第二大藏區、重要生態功能區,又是生態環境敏感區、生態系統脆弱區,強力筑牢川西北地區生態屏障,對于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堅定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方針,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新理念,強力推進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建設,生態環境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天藍、地綠、水清、環境優美的生態底色已經成為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優勢、最大品牌、最大財富。
“我們必須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統籌推進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建設,堅決筑牢長江黃河生態屏障,強力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肖友才說,“必須系統推進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生態保護,既要保護好森林資源、草原資源、濕地資源,還要保護好大江大河,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系統推進,不能偏廢任何一方面。”
因此,肖友才建議,保護好森林資源方面,要開展大規模綠化國土行動,推進現代建材替代傳統木材建房改革,全覆蓋實施森林資源管控“四個最嚴”制度、16條措施和“8條禁令”,維護森林生態系統安全。
保護好草原資源方面,要實施退牧還草、草地綜合治理、防沙治沙等草原生態建設工程,推進大美草原守護行動,維護草原生態系統安全。
保護好濕地資源方面,要實施濕地保護工程,推進若爾蓋草原濕地生態功能區和以石渠、德格、甘孜、色達四縣為重點的“中國最美高原濕地”建設,創建濕地公園、國際重要濕地,維護濕地生態系統安全。
保護好大江大河方面,要落實河(湖、庫)長制,開展清河、護岸、凈水、保水“四大行動”,推進 “三江一河”重點流域治理,實施水土流失治理、地質災害防治等重點工程,開展違法排污、非法采砂和侵占水域岸線專項整治,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水生態環境,維護以大江大河為重點的水生態系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