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11月20日
稻城皮洛遺址,不僅年代至少在距今13萬年以上,更重要的是位于青藏高原東麓,海拔高度達3750米左右,展現了早期人類征服高海拔極端環境的能力、方式和歷史進程,為研究人類擴散、適應高海拔環境提供了重要信息。圖為考古人員在皮洛遺址探尋遠古的秘密。 來源《四川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強調,積極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歷史人文內涵的濱江城市、小城鎮和美麗鄉村,打造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
四川地處長江上游,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覆蓋全域。近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取得了系列成果。下一步,四川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持續加快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四川段)建設。
聯動傳承 保護中華文脈
四川是長江流域居住人口多、水域面積廣、文化樣態豐富的省份之一,也是長江文化形成、融合、發展的起始區域。
為延續長江文脈,四川不斷提升長江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水平。據了解,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以來,四川已開展長江流域(四川段)文物資源調查研究,啟動編制文物保護利用專項規劃,印發《三星堆文化遺址保護利用總體方案》。六江流域等綜合性考古調查不斷取得新成果,在甘孜、成都、遂寧等地陸續發現舊石器遺址點。江口沉銀遺址、皮洛遺址、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先后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文物保護方面,四川深入實施峨眉山—樂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提升工程,推進絲綢之路南亞廊道、蜀道、茶馬古道等文化線路保護展示和三國蜀漢文化保護傳承工程。
此外,四川還科學規劃管控保護區、主題展示區、文旅融合區、傳統利用區等,提出構建“一干三區六江”,即長江干流,藏羌彝文化、蜀文化、巴文化等三區,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雅礱江、大渡河等六江的空間格局。
“目前,四川省已編制形成《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四川段)建設保護規劃》初稿,初步明確四大類402個重點項目,遴選出75處長江文化標識,提煉了和美與共的家國情懷、和衷共濟的民族性格、和諧共生的生態思想、和睦包容的生活哲學等四大時代文化價值?!彼拇ㄊ∥幕吐糜螐d副廳長游勇說。
不僅扛起上游擔當,四川更是共奏“長江之歌”。四川聯動重慶加快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成立川渝石窟保護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和科技創新基地,深入推進安岳石窟、榮縣大佛、夾江千佛巖等重點石窟寺保護利用項目。與此同時,四川還啟動長江支流嘉陵江旅游風景道建設,成立嘉陵江文化旅游聯盟,發布風景道規劃建設方案,聯動陜、甘、渝共同建設旅游風景道。
文旅融合 講好長江故事
長江流域自然資源豐富,發展旅游優勢顯著。四川擁有黃龍風景名勝區、九寨溝風景名勝區、大熊貓棲息地等世界級資源,為打造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奠定了雄厚的資源基礎。
結合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四川加快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點推進119項合作任務、8大合作項目。
今年9月下旬,在“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全國演藝博覽會、202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第九屆中國(四川)國際旅游投資大會、“安逸四川之夜”——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廣活動等高規格文旅盛會相繼亮相。借此東風,宜賓推進建設總投資約47.54億元的17個重點文旅項目,進一步豐富全市旅游產品體系。
作為長江出川的最后一道關口,瀘州市正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長江生態濕地公園項目建設。瀘州市納溪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葉婧嵐介紹,目前,該項目已建成星球部落游樂園、納溪區旅游集散中心、環保影像博物館、納酒那莊酒產品銷售展示中心等。景觀橋梁、旅游道路、停車場以及商業綜合體等配套設施也已建設完成。
近年來,四川省內各地還依托區域特色文化資源,啟動實施了東坡宋城、遂寧觀音文化產業園、綿陽126文化創意園、自貢彩燈文化產業園等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項目,涌現出寬窄巷子、錦里、自貢燈貿、青神竹編、綿竹年畫等四川特色文化產業品牌,特色文化產業呈現集群性、聚合性發展的良好態勢,產業品牌特色日益彰顯。
活化展示 弘揚巴蜀文化
長江從雪域高原走來,于山川峽谷之中流淌,在四川盆地匯成“一江清水”東去,滋養了四川生生不息的巴蜀文化。沿江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小鎮均具有清晰的歷史文化脈絡和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越來越多的沿江小鎮正在成為四川文化旅游特色小鎮。“萬里長江第一古鎮”李莊從煙波浩渺的歷史煙云中走來。隨著月亮田景區的投用,李莊古鎮增加了建筑博覽館、民藝聚落、民宿巷子等業態,人文街區越來越多。第二批天府旅游名鎮——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因碼頭而繁華,探索出了一條“傳統酒業、現代農業、生態旅游”融合發展新路徑,既有濃郁的文化氣息,也可以讓人感受生活的輕松愜意。
走進長江流域的文化場館,人們可以感受沿江城市的“前世今生”。瀘州市長江博物館館長蒲重良介紹,館內文物及藏品有5000余件,向各地游客講述著長江流域發現的化石、動植物標本背后的故事。
目前,四川省長江流域文物資源調查研究已全面鋪開,統籌提升瀘州市長江博物館、岷江天府農耕文明博物館、嘉陵江博物館等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特色文化展館展陳水平,依托長江流域現有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文化館,增設長江文化展陳專題內容,構建四川長江文化博物館體系,為長江流域文物資源保護利用和活化展示提供重要支撐。
同時,四川還將進一步挖掘講好三星堆、三蘇、三國、蜀道、李莊等特色文化故事,推動三星堆新館、蜀道翠云廊古柏等熱度更高,讓舞劇《蘇東坡》、音樂劇《三星堆》、話劇《蘇母》等文藝作品引領巴蜀文化走得更遠。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四川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完成規劃編制,深化長江文物保護和研究闡釋,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強化長江流域區域協同發展,持續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四川段)建設,讓千年文脈支撐和促進長江上游地區高質量發展。
據《中國旅游報》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