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資訊 >> 旅游資訊 >> 游在康巴 >> 瀏覽文章

山河萬色 只此甘孜

甘孜日報    2023年11月28日

今年10月,硬梁包水電站首臺機組發電。

鳥瞰盛煌農業爐霍“飛地”產業園。

德格縣更慶鎮村民學習民族團結進步村規民約。

稻城亞丁游人如織。

在第九屆四川農業博覽會,我州高原“有機生態”產品受到成都市民熱捧。

                                   理塘縣垃圾無害化處理車間。本版圖片均為本網資料庫圖

甘孜日報實習記者 甘超

2023年11月24日圣潔甘孜迎來了第73個“生日”。

73年很短,只是歷史長河的短短一瞬。

73年很長,足以讓我州涅槃蝶變。

翻開甘孜這份發展答卷,“生態”“能源”“農牧”“旅游”“民族團結”……一個個核心關鍵詞串起我州奮進足跡,一個團結富裕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甘孜躍然紙上。

近年來,我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力打造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基地、國家重要清潔能源基地,積極推進創新驅動、品牌引領、全域開放、數字賦能,全面實施依法治州、生態立州、鄉村振興、交通先行、產業富民戰略,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進展。

生態作筆 繪就幸福新篇

“以前的稻城縣,氣候干燥、土地沙化、氧氣稀薄,誰都不愿去,現在不僅推開窗就能看見公園的綠樹花草,而且每天都可以約上小伙伴去鍛煉身體,呼吸新鮮空氣,這樣的生活別提多美。”稻城縣金珠鎮居民拉姆興高采烈地向記者分享到生態環境改變帶來的幸福感受。

推窗見綠、出門即園的愿景已然成為現實,稻城縣成功創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背后是我州始終堅持生態立州,擦亮“綠”底色,以甘孜“生態+”綠色發展模式。一幅幅“生態好、生活富、經濟優、文化興”的綠色發展畫卷正徐徐展開,為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建設提供了可參考、可實踐的本土樣本。

翻開“臺賬”,攸關生態的大事小情從來擺在每一年每一月的重要議事日程。特別是聚焦生態治理、生態建設、低碳發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編制《甘孜州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州創建規劃(2018-2030年)》,州級和18個縣(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規劃編制并通過審核。

要做好生態建設,扛牢扛實責任,持續加力推進生態問題整改和生態建設發展同等重要。為此,我州還大力推進各類反饋問題整改,對“散亂污”企業、環保基礎設施、河湖長制、自然保護地、農村生活污水等重點領域,全面開展甘孜州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強力推進中央、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和長江生態環境警示片問題整改,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讓廣大市民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的改變。

此外,我州在全省率先開展全域無垃圾行動,并將全域無垃圾行動連同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納入州政府“4+N”重點工作督查范圍。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全州4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城鎮污水處理率從2020年的78.75%提升至現在的95%。

今天的甘孜,從一域到全局,無山不綠,有水皆清,綠色本底更加鞏固、更加奪目。

農旅互動 夯實幸福基石

我州旅游資源多、類型多,與區域內的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生態文化形成互補是甘孜旅游天然優勢。在依托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大手筆謀劃、大氣魄運作、大力度推進,打造“圣潔甘孜”“文旅之州”等品牌、培育“旅游+”“+旅游”新業態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即塑造旅游品牌為內核,大力發展定制旅游、紅色旅游、養生旅游等新業態。

此外,我州瞄準打造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總目標,緊抓文旅發展的關鍵點,從設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資金、支持提升旅游品質、支持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支持創建天府旅游名縣、支持打造旅游休閑街區、支持開發新興旅游產品、扶持旅游住宿業質量提升、支持高端旅游市場開拓和網紅引流、支持文旅節會活動、支持博物館建設等獎補資金入手,制定出臺《甘孜州加快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激勵措施》,增強吸引游客來甘孜旅游的破題之策,激活旅游發展的“一池春水”,讓越來越多的人對甘孜心生向往。

今年7月至8月,甘孜共接待游客1527.4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68.07億元,同比2022年分別增長19.86%和19.89%,同比2019年分別增長43.56%和43.52%,創歷史最高水平。中秋及國慶黃金周,全州共接待游客296.4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2.61億元,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均增長26.18%。

樂山游客任女士告訴記者,她對甘孜是很有感情的,雖然已經來過兩次,但每次來都有不同的感受,現在,甘孜旅游服務越來越好,期待以后能玩遍甘孜18個縣(市)。

不僅如此,我州擁有充足的陽光、特有的溫差、潔凈的土壤和水,還孕育了牦牛、藏香豬、果蔬、菌類等一大批獨特有機農畜資源。

在今年10月第九屆四川農業博覽會上,我州首次以“有機之州”之稱精彩亮相,以有機產品為主力,組成“兩品一標”生態農產品矩陣,得到各路投資商、采購商、參展觀眾的高度認可。

“農博會可以說是全國、全省農業的一個風向標。從這次參展農博會的情況看,我們全力打造有機之州,以有機拳頭塔尖產品提升農特產品附加值,這條路子是可持續走下去的。”州農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此之外,我州全面推進“有機之州”成勢見效,全州“二品一標”達214個,有機產品證書146張,綠色食品證書54張,地理標志農產品14個。有機產品年產量5.05萬噸、產值9.7億元、產地面積6萬公頃、產品達60余種,其中牦牛有機認證近7萬頭。

展望未來,我州將圍繞“中國極地高原全域有機第一州”的目標奮進,堅持以有機之州統攬特色農牧產業發展,高質高效建設有機產業集群。以差異化和小精特優為突破口,大力發展訂單、定制、溯源、智慧和可視云端農業,以有機拳頭塔尖產品提升農特產品附加值,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清潔能源 筑牢生態屏障

今日之甘孜,“綠色”愈發耀眼奪目。

自1997年第一家央企華能四川公司入駐甘孜,到本世紀初甘孜水電迎來快速發展期,再到新時代十年水光綜合開發利用,全州清潔能源不斷發展壯大,清潔能源裝機從2015年不足500萬千瓦躍升至今天的1815萬千瓦。清潔能源已經成為我州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持續發展的重要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州堅定踐行“兩山”理念,沿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科學有序開發清潔能源,因地制宜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換通道。

一張圖紙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十余年間,黨委政府一手抓清潔能源發電一手抓清潔能源消納,一座座大型水電站相繼投產、一條條特高壓輸電外送線路陸續建成、一張張綠色電網在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里鋪展織密,打造國家重要清潔能源基地的路徑更加清晰。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如今的甘孜,清潔能源不斷得到開發,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增長的美好預期逐步變成了現實。未來,我州將繼續依托清潔能源資源富集優勢,以“雙碳”目標為引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在清潔能源發展的宏偉藍圖上,走出一條開放、綠色、創新、發展之路。

多點發力 催綻民族團結之花

“我在九龍縣雪洼龍鎮耳朵村的宣講,主要圍繞民族團結、愛國守法。每次到村宣講,可以明顯感覺到,大家的愛黨愛國熱情越發高漲。”在九龍縣呷爾鎮華丘村,經常可以看到身形消瘦、皮膚黝黑的“王老表”王長生,穿梭在樓前巷尾,給村民講述發生在身邊的民族團結故事。

近年來,我州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探索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努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新模板。

今年6月30日,州委、州政府在爐霍縣以“現場觀摩+電視電話會議”形式組織召開一周年推進會,現場觀摩學習了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位,集體命名授牌了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精心安排了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先進代表交流發言,并通報了2022年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工作推進情況,從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鮮明價值導向、共建精神家園,豐富活動載體、創新工作方法,加強示范引領、營造濃厚氛圍,強化組織保障、確保落地見效等五個方面提出了新的鞏固深化拓展目標。

與此同時,州鑄領辦持續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指導各縣(市)、各單位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宣講為契機,充分利用重要節慶、重要時段以“團結、感恩、奮進”為主題,豐富聯誼手段,做到有災必聯、開學必聯、生病必聯、就業必聯、有難必聯,在重點時段、重要節日、重大活動期間增加聯誼頻次。

此外,進一步完善“州、縣(市)、鄉(鎮)、村(社區)”四級管理平臺,進一步明確鄉(鎮)、村(社區)“石榴籽工作中心”“石榴籽工作室”工作規程及職能職責,不斷暢通聯誼渠道,并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家庭守則》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持續營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進步濃厚氛圍。

這些舉措像一片片拼圖,拼起了我州民族團結的發展史。如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各民族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聯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下一步,我州將持續推動民族團結進步與思想教育、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生態保護、基層治理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全面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提質增效,同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為載體,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推動甘孜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高質量發展。

“住的房子好,生活環境優,收入也不錯,鄰里之間像親人一樣相處,有困難大家都一塊兒幫忙,這日子很幸福!”說起生活的變化,康定市民卓瑪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平實的話語雖然勾勒不出太多細節,卻能從一個側面描摹出我州民族團結的印記。可以說,“共居一座城就是一家人”的縮影在我州已生根發芽。

站在新征程起點上,奮進號角已再次吹響。未來,百萬甘孜兒女將牢記黨和國家恩情,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向著建設團結富裕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甘孜目標奮勇前進。





  • 上一篇:無邊秋色共長天 甘孜旅游迎來史上最火“金秋檔”
  • 下一篇:沒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mtl1611.cn/html/zx/lyzx/yzkb/94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