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11月08日
◎錢國宏
景頗族是居住在我國南方的一種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景頗人民靠勤勞的雙手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這其中就包括每年秋季獨有的一系列的農事節,這其中最為知名的有三個:“叫谷魂”“采草節”“祭鬼節”。這些節日,既是當地的一種傳統文化習俗,也是景頗表達對農事敬重的一種形式。
叫谷魂
又稱“吃新谷”“獻谷堆”,一般在每年秋收后舉行。這個節日很有趣:它沒有固定哪一天,誰家的谷子先成熟,誰家就先過節!
過節的前一天,過節的主人家要背著竹簍,到田里背回一捆熟谷,回家后放在家里的“鬼門”中。擺放就緒后,主人才開始大張旗鼓地通知親友次日來家中一起過節、做客。
節日當天,主人早早在廳堂中擺下了香案,香案上擺著用新米做的粑粑、水酒、干魚等祭品。待親友們到齊后,主人全家和應邀而來的親友們一起跪在香案前,共同祈禱,祭祀“五谷之神”,請他們保佑全寨子五谷豐登,人畜平安,風調雨順,年年豐收。這個環節很神圣,跪祭時,參與胡人都不允許打鬧、嘻笑。
祈禱、祭祀完畢,主人熱情地邀請親友們入席。大家坐在一起,開懷暢飲。節日的聚餐是很隆重的,因此主人家也拿出了家中最好的飯菜:主食是新米做的粑粑,副食是鮮嫩的野菜。由于景頗族村寨有規定:節日期間不許“殺生”,所以“叫谷魂”節日期間,人們只能吃些魚蝦。大家要吃喝的同時,都要交流一下一年來的農事,談一談各自的農業生產經驗,同時,共同商討明年的農事安排。從這個意義上講,“叫谷魂”不僅僅是一個慶賀豐收的節日,也是一場“農業研討會”。
關于“叫谷魂”節日的由來,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則傳說:很久以前,景頗族所種谷子的谷魂到天上去了,地上的種子不再生長。家狗日夜望著天空嚎叫,終于把谷魂又叫回到地上,莊稼重新茁壯起來。因此,每年秋收后,景頗族同胞就在村寨中舉行“叫谷魂”活動——把上天的“谷魂”叫回來!以祈求“谷魂”能夠保佑本村寨的莊稼年年豐收。當然,人們在慶祝節日的時候,也不忘記犒賞一下家中的狗——畢竟當初是它們立下了“叫魂”功勞的!
采草節
每年的秋季,景頗村寨里還會慶賀一個紀念性的節日,叫做“采草節”。這個節日的來歷是這樣的:相傳,景頗族有個叫戛安圖空的姑娘種了一片早谷,可是山上的豪豬總是下山進田來糟蹋。后來她把豪豬套住了。豪豬為了求生,以教姑娘做酒藥技藝作為條件,來換取性命。它讓姑娘采來苦、辣、甜、酸四種草,然后教她如何用這四種草來做酒藥。從此,景頗族學會了釀酒技藝。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姑娘,每年秋季,景頗村寨都要舉行采草儀式:村寨中的老者從全寨中選出一對貌美德高的青年,巫師和老者領著這兩個年輕人,背上米酒、雞擔、糯米飯,來到山中。在山中選一塊平坦的空地,年輕人和老者對面而坐,然后,由巫師吟唱上述傳說,以說唱的方法講述“采草節”的來歷,而后,大家站起身,一起去山中采草藥。
在景頗族看來,“采草”的儀式越隆重,做出來的酒藥質量就越好。“采草節”講述的不僅僅是景頗對中草藥的熱愛與發掘,還有對釀酒技藝的研究與開發。這實際上是對本民族文化的一種弘揚與傳承。
祭鬼節
“祭鬼節”是秋季時景頗族必過的一個獨特節日或曰習俗。秋季谷物收割以后,人們把谷物堆放在寨中的打谷場上,晾曬一個月后,進行打場脫粒。這樣做的目的是,既有利于曬干谷物,便于脫粒;同時又能夠使谷物脫水全干,在儲藏過程中不致發潮變霉。在打場之前,村寨中要舉行一個獨特的宗教儀式:“祭鬼節”。祭什么“鬼”?山鬼和水鬼。在景頗人看來,山鬼和水鬼是谷物的保護者,有它們在,村寨中的糧食就不會受到野獸的盜食和風雨的侵蝕。
整個節日習俗是這樣的:村寨中選出幾位老者,組成“請神團”,去寨外的寺廟里請來幾位高僧。然后在打谷場上放上香案,擺上各種祭品,請高僧們在香案前念經、祈禱。村寨中的男女老少,能到場的都到場,圍坐在打谷場上,靜靜地接受高僧們的祈福。整個過程大約持續兩個小時左右。在這兩個小時中,場上的任何人都不得交頭接耳,不得吵鬧喧嘩,以示對山鬼和水鬼的敬畏。高僧祈禱完畢,寨中的長者會走到香案前,把案上的杯中灑,輕輕地灑在打谷場上,四個方向,各灑一杯,以示“全部照顧”到了。對于景頗人來說,這個活動是年年秋季必搞的,村寨中的男女老少,也正是從這個民間農祀節日中,體會到了景頗人對農業的尊重與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