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從山野地頭走進百姓心頭

甘孜日報    2019年11月07日

記四川省記一等功公務員澤仁尼瑪

圖為澤仁尼瑪與群眾交流。

     ◎本網記者 謝臣仁/文 曹秀英/圖

       “如果現在要把尼瑪書記調走,我是一萬個不同意。這樣的好書記我們要留下他。”10月18日,德格縣打滾鄉康秋村支部書記土登昂洛對記者的假設直擺手,腦袋搖得像撥浪鼓。

        土登昂洛口中的“尼瑪書記”是打滾鄉黨委書記澤仁尼瑪。澤仁尼瑪,現為德格縣打滾鄉黨委書記,四川省第六屆記一等功公務員。為何打滾老鄉執意留下他?這事還得從5年前說起。

        重“塑形” 堅定信念強黨性

        2014年,澤仁尼瑪調至打滾鄉任黨委書記。打滾鄉位于德格縣最北部,距縣城246公里,平均海拔3700米,屬純牧區,全鄉641戶2760人中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4戶931人,自然條件艱苦,基礎設施薄弱,群眾居住分散收入低,沒有集體經濟。“說起打滾鄉,眼里淚汪汪。住的破帳篷,抬頭見天光。兜里沒有錢,肚子餓得慌……”一首民謠道出了當初打滾鄉一窮二白的窘況。

     “當時壓力很大,但組織派我來就是要改變打滾舊貌的,不然叫你來享清福的么?只有直面現實、迎難而上,才能戰勝困難。”澤仁尼瑪立志要改變全鄉的貧困面貌。

       但要讓打滾鄉舊貌換新顏,談何容易?多年的貧困讓打滾鄉人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斗志。“那時,不說老百姓,就是我們黨員也覺得打滾鄉就這樣一輩子在貧窮里‘打滾’了。是尼瑪書記讓我們振作起來、重新有了信心。”土登昂洛回憶起5年前的情景,感嘆不已。

     “善地德格黨旗紅,群眾圍著支部轉”,這是德格縣委對支部建設的要求。怎樣讓黨旗映照高原?讓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讓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澤仁尼瑪經過調研,提出了重新“塑形”工程,他說:“我們黨員干部應該有不怕困難勇斗貧困的精氣神,必須從信念、從精神、從斗志上重新‘塑形’。”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澤仁尼瑪深知黨員干勁足了、黨支部建好了,各項工作的開展就事半功倍。他通過黨員大會、支部活動、黨員課堂等途徑,讓黨員干部重溫誓詞、又識身份、再知使命;他改組各村黨支部,讓村黨支部書記交叉任職,激發各村支部活力;他同黨委班子一起建立完善了《黨建工作制度》《黨務公開制度》等十余項制度,嚴格落實中央從嚴管黨治黨要求,激發出黨員干部的干事熱情。短短半年,以往渙散不振的黨員隊伍精神足了、斗志有了、責任強了,脫貧攻堅的田間地頭、處突維穩的巡邏排查、牧民夜校的政策宣講,到處都是黨員干部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黨員干部的熱心服務;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員干部的溫暖援手;哪里有攻堅,哪里就有黨員干部的沖鋒陷陣,黨員干部在各項工作中散發著光和熱,成為主心骨、成為生力軍、成為風景線。

      摘“窮帽” 脫貧攻堅增福祉

     “要不是尼瑪書記組織我們買了牦牛保險,我們的損失就大了。”然尼村村民達彭家里養了45頭牦牛,去年因為雪災死亡了5頭,按照牦牛保險相關賠付條款,他獲得了1萬元牦牛意外死亡保險賠償。

      打滾鄉是純牧區,以往群眾養殖牦牛沒參保,雪災、疾病、摔死等意外災害給群眾帶了很大損失。為減少群眾牦牛因病、因意外死亡導致的損失,澤仁尼瑪帶領黨員干部挨家挨戶動員群眾為牦牛購買保險。最初群眾不理解,總認為是花冤枉錢,澤仁尼瑪讓他們選出代表,到早期已推行牦牛保險的理塘縣參觀,了解了牦牛保險的好處。打滾鄉成為德格縣第一個為所有牦牛購買了保險的鄉鎮。因為購買了牦牛保險,2018年為群眾挽回牦牛意外死亡損失300余萬元。有了牦牛保險作保障,打滾鄉的養殖業得到了迅速發展。近年來,打滾鄉牦牛養殖年增長8%,人均實現年增收400元,現存欄頭數達13500余頭。

     “不講空話,干實事。”這是澤仁尼瑪的座右銘。同奔小康,脫貧當先;脫貧攻堅,貴在精準。澤仁尼瑪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首要任務來推動落實,他帶著干糧、騎著摩托走遍了打滾鄉所有村組。基礎設施薄弱,交通水電瓶頸制約,澤仁尼瑪跑部門、要項目,讓路通了、電亮了、水衛生了;扶貧先扶智,有了健康才有小康,澤仁尼瑪加強學校和衛生院建設,讓孩子有讀書讀好書,讓鄉親看病不在貴不再難……

     建設7公里通鄉油路、21公里通村水泥路、17公里夏季牧場通達路,建設標準化鄉中心小學、標準化鄉衛生院,建好各村村級活動室、衛生室、文化室、幼兒園,每一處都總少不了澤仁尼瑪的身影,每一個建設項目至始至終他都要親自“監工”,確保這些基礎設施保質保量完成。他總是說:“這些都是造福打滾鄉子孫后代的事情,出了差錯我們就是罪人。”

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是支撐。為了促進打滾鄉群眾的產業發展,澤仁尼瑪爭取到了成都高新區援助奶牦牛項目資金176.4萬元,為群眾購買奶牦牛388頭,為發展奶牦牛產業打下堅實基礎;爭取到公益性崗位80個,為80個貧困戶家庭提供了就業崗位;爭取到摩托車、養殖技術培訓等就業培訓機會,為141人次貧困戶開展了就業培訓,促進了群眾就業增收……

落實項目、發展產業、激發動力,通過澤仁尼瑪和全鄉干群的共同努力,2018年,打滾鄉全部貧困村、貧困戶實現了脫貧,并在2018年的省級脫貧驗收中獲得了滿分的成績。

       樹口碑 父老鄉親依戀他

      澤仁尼瑪現在已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打滾人。他每次從縣上開會回到鄉上的第一件事總是下村去看一看,看看群眾“農房五造”的房屋修建的怎么樣,產業發展得怎么樣了,入戶路修建是不是符合要求,同群眾擺擺龍門陣了解家庭現狀,將群眾的困難和意見記錄在筆記本上逐個解決。5年來,他走遍了打滾鄉的每一戶群眾,筆記本用了多少本他自己都記不清,他就是每個打滾人的親人,現在每當群眾有困難或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尼瑪書記”,來鄉政府辦事的群眾也總喜歡到他辦公室去坐一坐,和他拉拉家常。

      產業發展了,日子好過了,經常有群眾給澤仁尼瑪送來一些自家產的酸奶、酥油等農產品,他都一一婉拒了,實在推不掉的他會按照市價將錢悄悄地放在老鄉的袋子里面、讓老鄉帶回去。他對干部們說:“老百姓都不容易,這些東西他們都可以拿去賣錢,我們都是有工資的人,怎么忍心去占老百姓的便宜。”

前期,聽說澤仁尼瑪有可能要調動到其它地方任職,打滾鄉干群情緒很激動,他們說:“我們現在不想讓尼瑪書記離開打滾,如果縣里要調動他,我們要聯名留下他。”鄉親們舍不得澤仁尼瑪,澤仁尼瑪也舍不得鄉親們,他說:“組織派我到打滾鄉來,就是要讓老百姓甩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走上小康路,我愿意為打滾人民奉獻一切。”

      澤仁尼瑪在2016年至2018年度的年度考評中連續被評為優秀,2019年更是被評為甘孜州先進黨務工作者。但他很內疚地說,自己不是一個好兒子、不是一個好丈夫、更不是一個好父親。澤仁尼瑪家就在德格縣城,但他除非是縣上開會,一年也難得回家幾次。在打滾鄉工作5年來,澤仁尼瑪沒有和家人吃過一頓團年飯。妻子有些抱怨地說:“你真是一個‘大忙人’喲,離了你地球就不轉了嗎?”他說:“老婆大人請理解我,大家都忙了一年,他們離家遠,理應回家和親人團聚,我離家近些,更應該留在一線崗位。”母親生日,他只有在電話那頭祝福;兒子生病,他只有在視頻中安慰。他總是對親人說:“等忙完這陣就好了。”其實,他內心深知,脫貧攻堅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打滾鄉的脫貧攻堅戰場上,依然需要他不斷向前奔跑。

      澤仁尼瑪就這樣,永遠在路上,充分展現黨員干部一心為民謀發展的質樸情懷,傾心傾情帶領打滾群眾甩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獲得了老百姓的肯定和信任,常年行走在山野地頭的他走進了百姓心間。

  • 上一篇:我州出臺《辦法》嚴查誣告陷害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