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6月24日
◎鐘芳
錢鐘書曾說:“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并非因為澡洗得干凈,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因為你心無掛礙。”言下之意,當下的快樂與美,始于心靈,歸于境界。當一個人心中唯有心無掛礙,保持一種坦然平和的心境,才能感受生命的美麗與生活的美好。如果我們有了這樣一種精神境界,那么看待個人得失就會云淡風輕。
著名畫家、詩人、作家蔣勛的新書《云淡風輕》,從古代文人詩書畫中感受東方美學的動人,帶著幾十年的生命體驗重新思考東方美學,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領悟喜悅與哀傷之后的無有掛礙,方為云淡風輕。文字格調清麗雋永,如泉水般清涼入心,使人清醒。
蔣勛熟諳文學、戲劇、哲學、史學、書法、繪畫等各派文藝。多年來他一直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他有很多美學方面的相關作品,如《美的沉思》《中國文學之美》、《生活十講》《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等。讀這些著作,除了能了解美、感受美,最寶貴的是能收獲一種解讀美的方式,多一重發現美的視角。聽他說《紅樓夢》,讓人覺得美的脈絡特別清晰,汩汩流淌,能給予內心安定的力量。
而此次新書里,蔣勛談到了他近年來所追求的人生狀態——云淡風輕。他說,這書取名《云淡風輕》,就是記錄他過中年后的心境。當時他住在淡水河入海的地方,日日在窗口閱讀的風景便是大河入海,見到它自涓涓細流一路而來,有淺灘、有激流,有荒涼、有繁華,有喜悅、有哀傷,一段一段,有如東方的長卷繪畫。他由此感嘆,當生命可以前瞻,也可以回顧的時候,就懂得了云淡風輕的含意;感悟莊子哲學的“忘”,生命最終都要一一遺忘、放手。因此這書不是講寫實的風景,而是講心情,某一種心境的一個狀態。
《云淡風輕》全書共收錄了十五篇精妙文章,選取了多幅東方經典美術作品及蔣勛未披露畫作。蔣勛從《詩經》《莊子》講到文人書畫長卷,從《千里江山圖》講到唐詩宋畫,無論走到北海道的鄉野、京都的寺院、舊金山,還是隱居池上,他心中掛念的都是王羲之的手帖、空海的書法等東方文學與藝術。他將自己的生命感悟融入這些他懷抱深情的事物,發覺云淡風輕或許才是生命的最佳境界。書封采用了蔣勛的水墨畫《不覺》,充分展現東方美學。
詩情畫意是中國畫藝術所追求的藝術最高境界。文人畫家不同的精神世界,不同的生活經歷和不同的文化修養,都決定著作品的形式和內容。其或飄逸、或雄渾、或閑適、或幽遠等等,大都是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像王羲之、陶淵明、王維、蘇東坡、王希孟、黃公望……這些當時的文人大畫家們不僅做知識的功課,更做人生的功課,他們的作品是生命的綻放,即使身處劫難中也開闊豁達,給人許多慰藉與鼓勵,也由此帶給現代人許多沖擊和啟迪。在這些文學藝術作品中,蔣勛更感受到東方美學的特殊意義:東方美學是生命的領悟,能夠永續,才是來日方長,能夠傳承,才是天長地久。
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作為美學家,蔣勛深愛這句話,他認為:回到大自然,回到生活本身,發現無所不在的美,就是生活美學的起點。對蔣勛來說,莊子于他意義非凡。壯年時,他以筆抗爭,險些入獄,恩師送了他兩本書使得他徹底頓悟,其中一本就是《莊子》,于是他開始轉向美學傳道之路。暮年時,蔣勛曾與病痛相抗爭,但他沒有停下腳步,或周游世界或深入鄉間,他從《莊子》中領悟如何使精神自由凌駕于肉體疼痛之上。閱盡千帆后他回看舊日的心境,難免發現曾經的執著不過時間長河里的滄海一粟。一切都在逝去,有逝去的感傷,也有步步意外發現的驚訝喜悅。
時光清淺,歲月留香。讀完《云淡風輕》,不僅能拓寬眼界,開闊我們的心胸,還能學會在平常的生活中不斷的發現生活的美。原來生活中的美其實一直都存在,只是常常被忙碌的我們所忽略。讓我們都真正達到云淡風輕的人生大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