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6月24日
產業扶貧拔窮根 脫貧致富后勁足
本網訊 22萬余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3.17%下降至如今的0.23%;貧困村合作社遍地開花、綠色優勢產業積極培育、特色農林基地發展壯大、生態旅游示范區陸續建成……近年來,我州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戰,依托“造血式”產業扶貧,持續夯實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基礎,深入踐行了“在扶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莊嚴承諾。
我州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復雜,是四川省乃至全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如何確保一鼓作氣攻克貧困最后堡壘、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同步實現全面小康和接續鄉村振興,是我州這些年面對的復雜形勢、直面的重點難題、經歷的重大考驗。
回顧過去,全州上下立足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定位,深入實施“六大戰略”,統籌推進“三創聯動”,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加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發展機遇、最大的民生工程。突出抓好“七大攻堅”,聚力攻克雅礱江上游4縣交界地區24個鄉鎮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堡壘;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等項目,解決11.3萬戶住房問題;實施15年免費教育,100%資助貧困家庭學生;扎實開展“控輟保學”和“十免四補助”政策;深入推進“潤育工程”五大行動,率先在全國藏區實行電商扶貧“全域統籌、整體推進”模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10年位列全省第一,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22986人,136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8個縣(市)全部摘帽,剩余564戶2191名貧困人口將在今年全部實現脫貧,成效考核綜合評價連續兩年被省委、省政府評定為“好”等次,創造了甘孜扶貧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我州始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按照“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的產業發展思路,積極構建“三環一帶兩濕地”全域旅游布局,精心打造4條景觀大道和6條旅游精品線路,建成1個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和2個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A級景區總量達57個,5A級景區實現零的突破,形成“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玩雪”的四季旅游市場,成為全國旅游熱度最高、游客評價最好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之一,稻城縣成功創建天府旅游名縣;為破解“脫貧、富民、振興”同步推進難題,還高位謀劃、不斷優化“一圈一帶一走廊”現代農業布局,發展壯大三個百公里綠色生態產業帶、兩個百萬畝特色農林產業基地,加快培育“10+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圣潔甘孜”成為全省十佳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深入推進清潔能源、優勢礦業、中藏醫藥、食品飲料、特色農牧加工、新興產業六大綠色優勢產業和以數字經濟為主體的“6+1”現代產業體系,建成州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6個,甘眉工業園區成為“中國成長力百強產業園區”;此外,還撬動了中藏醫藥業發展和水電消納產業示范區建設新動能。
幸福小康,一人不落。產業富民戰略助力地方經濟的騰飛,有效架起扶貧攻堅戰略的“強支點”,我州走出了一條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子。
記者 李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