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亞丁皮洛星空會

甘孜日報    2022年07月11日

此生緣結318

◎楚江舒

為了提前趕往稻城參加全州文化旅游發展大會籌備工作,在夜色降臨的時候抵達塔公草原。在塔公草原,看見了萬道霞光,天宇猶如一座煉丹爐,隨著時間的飛馳,滿天霞光熔煉匯聚成一枚金丹。被這無比壯美的氣象所感動,我想那或許就是遠去的阿媽的丹心,始終牽掛著自己的兒女,將光芒灑向大地。

乘著夜色翻越折多山,恰逢大霧彌漫,加上之前的所見所思,不由得心生無限感慨,人生本百年,不過光陰之間:

夜降塔公霞爍金,

霧鎖折多車難行。

疆天萬里慨而慷,

人生百年光與陰。

第二天,又是一路夜奔。沿著G318線馳上高速,從康定抵達成都已是凌晨,在酒店小憩3個多小時就直奔機場。川航的航班是中午,借著機場小店的茶桌,將隨身帶的《重讀毛澤東——從1893到1949》拿出拜讀,三個小時的時間過得很快,獲悟很大。

這是第一次乘飛機從成都到稻城,成都盆地和川西高原原本遠隔千里,萬水千山卻是彈指一揮間。飛機從雙流機場起飛之后,恍恍惚惚剛瞇上眼,還沒有完全入睡,乘務員就提醒飛機開始下降。睜開眼,透過飛機的舷窗,只見許多湖泊密布在高原之上,有雪山、草地和河流在飛機下方,還有許多圓形狀的大石,這就是稻城。隨筆寫了一首短詩,以為紀念:

飛臨稻城

我看見

海子如鏡

飄落和密布在稻城身旁

香格里拉之魂

亞丁

讓人總是無限遐想

我聽見

飛機似鵬

翱翔和穿行在高原胸膛

十三萬年前的呼喚

皮洛

穿越時空重裝登場

我摸見

云霧如海

漫延和彌布在壯闊天堂

飄向浩渺星空

海子山

揭秘星河神秘塵光

下午時分,在稻城縣城附近的色拉花海,跟隨前期已抵達好幾天的州委常委、宣傳部長汪玉瓊等領導現場觀摩彩排,被節目深深打動,有感而發:

石破天驚皮洛現,

最后凈土稻城見。

浩渺星空耀億萬,

無限遐想宇宙贊。

現場彩排時,有一個節目是康巴漢子和康巴美女走秀。我們甘孜日報社《康巴傳媒》的網紅康巴漢子——大漢也參加了。大漢本名甲央,高大威武、滿臉絡腮、彪悍十足,很有康巴人威猛剛毅之風骨,用手機連連為他拍了幾張特寫。

彩排后,前往皮落遺址現場看點。第一次親身觀摩皮落遺址,有頂禮膜拜之感。遙遠的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用打制技術制作工具,石器便是祖先留給現代人探秘遠古的鑰匙。

說起皮洛遺址的發掘,還得從2020年5月11日說起,考古隊員們來到皮洛當天就發現了少量石核、石片,第二天發現了第一件非常典型的手斧,接著,第二件、第三件……這標志著在稻城縣城附近,考古新發現了一處罕見的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皮洛遺址。皮洛遺址位于稻城縣金珠鎮,距稻城縣城約2公里,海拔約3750米。在藏語中,皮洛的意思為兩河交匯處的開闊平地,這里三面環水,一面環山,非常醒目。

2020年5月,考古人員在川西高原進行舊石器時代考古專項調查時,在稻城皮洛發現了第一件手斧;2020年10月,省考古院在稻城皮洛進一步展開調查勘探;2021年4月底,省考古院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展開正式發掘工作,到11月初,圓滿完成第一階段的野外發掘工作。皮洛遺址連續的地層堆積、完好的埋藏條件和清楚的石器技術演變序列,穿越時空,無形中為我們展現出了一幅早期人類征服高海拔極端環境的動人畫卷。

遺址南北長約2000米、東西寬約500米,總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目前已出土了包括手斧在內近萬件(發掘出土7000余件,地表采集3000余件)舊石器時代的石制器物和大量的用火痕跡。皮洛遺址的年代可以推算至13萬年前,是迄今青藏高原上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長久以來,人們都相信,這里高寒缺氧的環境、相對稀少的動植物資源,對于想要征服高原的古人類來說一定是困難重重。很難想象,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遠古人類能夠在這里長期生息繁衍。

在央視播出的《開講啦》節目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皮洛遺址考古執行領隊鄭喆軒回憶了皮洛遺址的發現經過。

“如果我是古人類,一定會到皮洛生活。”鄭喆軒在節目中說。“到了第4天,非常震撼的場景出現了。”鄭喆軒說,在考古隊員采集的一個區域內,地表暴露的石器非常多。經過7個多月發掘,考古隊員在地層中共出土石器7000余件,加上地表采集部分,總數量超過萬件。“信息非常多,也非常令人驚喜。”

用火促進了人類進化。皮洛遺址發現的手斧,無疑為舊石器時代考古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里發掘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數量豐富、地層與時代清晰的阿舍利技術遺存,所出土的手斧薄刃斧等石制品是目前東亞地區形態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術最成熟、組合最完備的阿舍利組合。

整體上看,皮洛遺址是一處時空位置特殊、規模宏大、地層保存完好、文化序列清楚、遺物遺跡豐富、技術特色鮮明、多種文化因素疊加的罕見超大型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首先,本次發掘在青藏高原東南麓揭露出七個連續的文化層,完整保留、系統展示了“簡單石核石片組合——阿舍利技術體系——小石片石器和小型兩面器”的舊石器時代文化發展過程;其次,皮洛遺址發現的手斧、薄刃斧等遺物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術遺存,也是目前東亞地區形態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術最成熟、組合最完備的阿舍利組合,為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莫維斯線”論戰畫下了休止符(上世紀4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家莫維斯從英國的中北部到喜馬拉雅山脈印度板塊附近劃出一條“文化線”,他認為,在舊石器時代,位于該線以西、以南的地區,是早期人類文化的先進地區,以阿舍利手斧文化傳統為代表;而位于該線以東的中國等地區,是以制造砍砸器傳統為特征的“文化滯后的邊緣地區”。人們后來把這條“文化線”稱為莫維斯線。);第三,皮洛遺址地處青藏高原,連續的地層堆積和清楚的石器技術演變序列表明,擁有不同技術體系的人群都曾陸續進入高海拔地區并在皮洛遺址持續繁衍生息,留下了大范圍分布的文化遺物,充分展現了早期人類征服高海拔極端環境的能力、方式和歷史進程,也提供了該地區古環境變化與人類適應耦合關系的重要生態背景和年代學標尺。

“通過皮洛遺址,我們可以把以前在東亞發現的一些出土了手斧的遺址連起來,把點連成線、連成面,一條從西向東、從南向北的文化傳播路線呼之欲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考古學家高星說,地層的變化說明了氣候變化并沒有阻止古人類登上高原的步伐,當時的人類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用火,尤其是有控制的用火,對人類的生存演化非常重要,它促進了人類的進化,熱處理技術的運用幫助人們真正邁入了文明大門……

13萬年前的遠古人遺留在皮洛的文明遺跡,深深的震撼了我們。在這里,大家可以與會“說話”的石頭開啟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稻城,被譽為“藍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凈土”,擁有全國頂級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獨特的文化,大型天文高科技設施項目的落戶和皮洛遺址的發掘,更賦予了稻城“全時空多維度美域”的內涵。為此,在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到:“加快新時代文化強省建設。統籌文化事業和文旅產業發展。統籌利用稻城特有的天文科研、雪山生態、史前文化等資源,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標。”甘孜州、稻城縣圍繞“望璀璨星空、醉絕美亞丁、尋遠古文化”的全時空畫卷,正在積極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標。

而在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開幕當日,甘孜州委、州政府組織本土優秀文藝工作者創作,甘孜州知名歌手演唱的“皮洛·發現與奮進組歌”正式發布,《稻城傳奇》《皮洛之歌》《夢回皮洛》《時光上的皮洛》《遠古的石頭會說話》《你從未走遠》6首全新歌曲在各大網絡平臺上線,此次全州文化旅游發展大會上也會展演這些全新歌曲。

現場看點,還跟隨州委分管領導和稻城縣委書記格絨追美登上了子午二期百米定標塔。在百米之上俯瞰四圍,平常高大俊拔的萬畝青楊林猶如灌叢一般。如果在星漢璀璨的夜晚,真有“標塔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感覺。大家在塔頂繞行一周后,少不了合影留念。

為了籌備好此次大會,州委常委、宣傳部長汪玉瓊數次前往稻城,每次都開展工作很久。大會還吸引了許多網紅來參加,丁真是其中的一位,還有鄉城卓瑪、丹巴班底等,甚至連阿壩州的許多網紅也聞訊而來,網絡點擊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人次。

利用參與籌備工作之余,我們前往稻城縣嘎通鎮宣講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并開展幫扶工作,調研基層意識形態工作,看望駐村第一書記和隊員,同鎮上干部座談等。在走訪中,慰問孤寡老人和重病困難群眾,開展閱報活動,同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援縣同志交流,宣講“最好的蟲草在課堂”等。通過一天的工作,讓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上面千把錘,下面一根釘”的真正含義,也堅定了夯實好基礎,建設好家園的信心和決心。

抵達稻城的第五天,為了前往亞丁機場接待《中國地理》雜志社才華燁副社長一行,凌晨六點過我們就冒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出發。車輛行駛在小雨中的稻壩凌晨,別有一番風味。

稻壩凌晨靜好

凌晨六點過

稻壩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

醒來

青楊林伸展著懶腰

搖曳了一天的枝葉

被夜雨沖刷得閃亮

3700米的高度

錘煉著南來北往的游客

唯有這青楊林

無畏無懼高寒的艱險

挺拔向上

尋找著觸摸星星的地方

那位觀星者

守護在稻城

每個角落都烙下他閃光的腳印

傍河、白塔、野鴨、黑天鵝

一如既往安詳

還有那振翅的雄鷹

在黎明前已悄然翱翔

當車行駛到桑堆一帶,但見細雨、花草、輕車、青山、河流和云霧,讓人不亦快哉。

在亞丁機場等待了兩個來小時,再次領略了亞丁機場樓的獨特魅力,飛碟形狀讓人無限遐思。

晚上,冒著小雨,在色拉花海現場參加由稻城縣精心打造的皮洛歌組分享會和音舞詩畫《守望·稻城》惠民晚會,州四大家主要領導和稻城縣群眾在現場共同觀看演出。

燈光璀璨,歌聲嘹亮,舞步飛旋,歡樂喜慶。整臺劇目以13萬年前皮洛原住民攀登高原憧憬未來為主題創作的《皮洛之舞》拉開序幕,真有“看浩瀚星辰、聽遠古故事”的感受。《夢回皮洛》《遠古的石頭會說話》《稻城傳奇》《豐收舞》《打墻舞》……動聽的歌曲和歡快的舞蹈打動得現場觀眾掌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彝族歌王”奧杰阿格演唱的《東山美人》和亞東演唱的《卓瑪》將演出氣氛推向高潮,在觀眾的掌聲和歡呼聲中,90分鐘的演出在歌曲《向往亞丁》中落下了帷幕。小雨和夜色阻擋不了觀眾們的熱情,除了現場觀眾外,還有近300萬觀眾通過直播收看,并有 528萬點贊。

皮洛歌舞憾心靈,

遠古石頭開文明。

稻城傳奇亞丁最,

東山美女守星辰。

(壬寅五月三十夜于皮洛組歌分享會音舞詩畫《守望稻城》現場隨記)

豐收在望青稞香,

打墻筑夢家園上。

萬馬奔騰賽優劣,

稻城鍋莊呈吉祥。

(壬寅五月三十夜現場隨記)


  • 上一篇:小說連載|洮河源筆記
  • 下一篇:沒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mtl1611.cn/html/wh/kcwh/8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