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甘孜日報    2022年07月12日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念茲在茲。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十分關心推進鄉村振興情況,提出“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團結帶領鄉親們脫貧之后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等重要要求。

殷殷囑托,牢記在心;振興鄉村,只爭朝夕。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康定市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要論述精神,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的熱情化作工作動能,全力推進鄉村振興,以先行示范擔當作為奮力打造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康定樣板”。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對康定而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既是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一次不容錯失的機遇。康定當以先行示范標準推進鄉村振興,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拼出鄉村振興“高質量”,在新征程上奮力譜寫康定發展新篇章,為全州發展大局作出更大的康定貢獻。

打開創新引擎“新動力”

培育發展新動能

2022年,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深化之年。康定市牢牢把握“三農”工作重心從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歷史性轉移,把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擺在突出位置,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重點工作、全力推進,狠抓責任、政策和工作落實,取得了明顯效果。先后榮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市、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市、全省“三農”工作先進市等榮譽稱號。

強化學習宣傳。按照省州部署安排,康定市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上來,將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與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結合起來,學在前、干在先,真抓實干、行勝于言。通過領導干部“帶頭學”、線上線下“聯動學”和結合工作“深入學”,迅速掀起學習熱潮。同時,采取省委宣講團、州委宣講團示范引領講,市委宣講團帶頭講,市領導深入講,基層覆蓋講,通過“調頻應急”雙融媒體設備,結合《咔噠時間》,每天播出省黨代會精神,更好地引導和服務群眾,讓群眾及時掌握黨的方針政策,聽到黨的聲音,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領會領袖思想,悟透會議精神,凝聚奮進力量。

強化組織領導。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擺在突出位置,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緊盯“三個轉向”,持續壓實“六包責任制”,繼續實行市領導和市直部門(單位)聯系指導鎮(鄉、街道)工作制度。黨政主要負責人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親自安排、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分管領導直接負責、一線落實、全面督促;其他市領導全面參與、共同推動、形成合力。

強化規劃引領。堅持“規劃先行、梯度推進、整村打造、示范引領”,編制“十四五”鄉村振興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總體規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六大片區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等,進一步完善“路線圖”“施工圖”和“時間表”。力爭2022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別增長8%和12%,到2026年18個重點幫扶村經濟活力和發展后勁明顯增強,康定成功創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市。

強化部署推進。出臺《康定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切實做好2022年“三農”重點工作的方案》《2022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實施方案》,完善“1+1+N”銜接政策體系。完善任務清單、進度清單、提示清單、問題清單、結果清單“五張清單”和每季度全覆蓋督導機制。建立“三查三督”“三幫三扶”機制,實行“一線攻堅法”,落實“六包責任制”,選派204名優秀干部下沉一線、駐點幫扶,實現一村一隊,對全市17個鎮(鄉、街道)、204個村、17579戶農戶進行全覆蓋動態監測,持續開展“回頭看、回頭幫”。

開出鄉村振興“新藥方”

走上綠色致富路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譜寫鄉村振興康定樣板任重道遠,仍需接續奮斗、久久為功。產業興,事事興。促進農業持續升級,優勢特色產業是重要抓手。康定將結合實際,以綠色發展為切入點,以特色產業為支撐點,統籌謀劃、分類施策,加快推進具有地域特色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做強高原農業。以建設全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重要基地為目標,從生態、綠色、無污染優勢中挖掘資源,全力推進大渡河、力邱河兩大產業帶建設,編制完成《康定市現代農業園區總體規劃》,重點打造以甲根壩鎮提吾村為中心的康定市青稞現代農業園區。萬畝有機茶標準化示范基地啟動建設,傾力打造大渡河畔高原特色水果園區和羊肚菌產業帶。在成功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的基礎上,積極整合和規范發展各類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高端特色農產品,延長農業產業鏈,加快形成“9+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出黑青稞、羊肚菌、有機茶等88種特色生態農產品,注冊農產品商標165個,登記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25個。

培育特色牧業。編制《康定市優勢特色牦牛產業集群建設規劃》,以“企業+基地+牧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打造牦牛產業集群建設,突出“奶”“肉”“文”“毛”四大產業,重點打造牦牛乳制品產業園、牦牛肉精深加工基地、牦牛文化主題公園、氆氌文創基地,把牦牛乳業培育成集研發、生產、體驗、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持續推出一批綠色生態產品,打響“圣潔甘孜·康定禮好”產品品牌,力爭三年內形成“一區四帶”的牦牛產業發展新格局。

發展綠色工業。全面推行“生態+”發展新模式,探索綠色生態的工業發展道路,發展綠色工作經濟。加快建設清潔能源和優勢礦產兩大基地。抓好石膏生產線擴能、綠色鋰產業集中區建設,優化鋰礦開采工藝和生態修復方案,全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綠色礦山典范。提升水電消納能力,力促水電外送通道擴容;完成屋頂光伏試點,加速砂石資源國有化進程,探索國資主導的運營新模式。目前,大渡河流域三級電站竣工投產,全市水電總裝機容量達682.6萬千瓦。

走好趕考路上“新征程”

接續奮斗創輝煌

鄉村振興是全域、全員、全面的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重農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實打實,措施硬碰硬。要保持歷史耐心,穩扎穩打,采取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讓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打造宜居鄉村。通過推進示范引領、環境整治、鄉村治理和生態建設,抓緊“建治結合”,圍繞“一村一品”“一村一主題”發展思路,以鄉村生態環境為依托,聚焦民族文化、自然風光、特色建筑、民俗風情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傾力打造魚通土司官寨、色龍世外桃源、若吉果香庭院等集服務接待、觀光度假、文化體驗、產游一體、休閑娛樂的多元化特色示范村寨8個,梯度建成宜居鄉村163個、省州級鄉村振興示范村31個。俄達門巴村先后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和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色龍村先后被評為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和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

推進鄉村治理。以自治為核心,尊重群眾主體地位,將婚喪嫁娶、環境保護、依法治村等寫入村規民約,促進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以法治為保障,組建群防群治“紅袖套”隊伍224支,“雪亮工程”、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實現全覆蓋,配備一村一法律顧問,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9%。以德治為支撐,依托“康定故事會·道德講堂”“農民夜校”等開展德育培訓,全域深化文明創建,共計創建文明單位268個,推樹道德模范、康定好人等先進典型25人,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深化協作幫扶。繼續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細化落實過渡期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借助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政策,進一步加強與杭州市蕭山區、成都市都江堰市對口援建地區和四川省委統戰部、電子科技大學等幫扶單位的交流合作,充分發揮其優勢,助力脫貧成效鞏固提升。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康定市將牢記囑托,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在推進鄉村振興上接續接力,推動新時代“三農”工作提質增效,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在廣袤田野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 上一篇:我州1名個人和1個集體上榜全國“人民滿意的......
  • 下一篇:我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族團結進家庭......

  • 本文地址: http://www.mtl1611.cn/html/xw/dzyw/81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