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6年12月15日
新華網電 12月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2017年經濟工作。至此,議題含有“分析研究經濟工作”的政治局會議,今年已召開4次,較往年次數多、密度增,顯現出高層把經濟大勢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加以研究,統籌大局時保持政策穩定性,注重預調微調。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會上提出的“加強預期引導”,料將成為明年宏觀政策的重要看點之一。預期管理可為供給側和需求端的改革提供支持。
議題含有“分析研究經濟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向來被外界視為高層部署宏觀經濟的“定調會”。公開信息顯示,今年召開的12次政治局會議中,此類會議開了4次,頻率近乎“一季一次”。會議時間分別是在4月29日、7月26日、10月28日和12月9日,研究了今年首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全年的經濟形勢及下一階段工作重點部署。
政策思路:“穩”在當前 “進”在長遠
從國際層面看,今年以來,英國“脫歐”、美聯儲加息等事件,給仍處在調整期的世界經濟增添了很多不確定因素。經濟全球化之下,各國政策的溢出效應和回波效應也急劇放大。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從“積極認識適應”逐漸推向“主動把握引領”,就要以新發展理念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洞察、應對各種變化,以我為主,努力將潛在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中。高層的多次開會謀劃,未雨綢繆,部署預案,令我國經濟增速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在6.7%的水平,凸顯了一個“穩”字。
從自身看,我國經濟近年來在動能轉換中,體量與日俱增,駕馭“經濟巨輪”的復雜性也在加大。金融、投資、外貿等領域面對的每項挑戰,都是前所未遇的。
以我國GDP為例,2016年前三季度的總量達52.997萬億元,已經超過2012年全年的水平(51.947萬億元)。由于存量巨大,穩中有進的增量就很可觀。以前的“一年邁一大步”,現在半年或季度內便能達成。
因此,決策考量更需要相機抉擇,處理好“穩”與“調”的關系,格外注意主要經濟指標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趨勢與程度,以確定預調措施打多少提前量、用多大力度。
而從宏觀調控的角度來看,在穩定的政策總框架下,采用靈活、漸進的方式,注重微調手段,把控精準指向,既有利于政策保持連續性,又可以讓市場主體在慢慢改變行為慣性之中,順利實現經濟軟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