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關于2017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甘孜州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2017年09月06日

    2017830在甘孜州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

    甘孜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陳天康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向州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報告全州2017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請予審議。

    一、工作開展情況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關鍵一年。年初以來,在州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州人大、州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州上下緊緊圍繞“一個目標、兩個關鍵、三件大事、六大戰略”總體工作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基調,持續深化“項目年”工作,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州經濟保持“快于上年同期、好于年初預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良好發展勢頭,呈現“總體平穩、穩中趨快、穩中向好”的運行態勢。上半年,全州GDP總量85.68億元,同比增長9%,增速快于上年同期2個百分點,好于年度預期2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居全省第四位。

    (一)農牧業保持平穩增長。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打造“一圈一帶一走廊”特色產業布局,建基地、拓市場、補短板,加快建設高原現代特色生態農牧業。組織實施甘孜州脫貧奔康百公里綠色生態產業發展示范帶,大力建設“兩個一百萬畝”特色產業基地,累計建成特色農業基地63.53萬畝、特色林果基地94.96萬畝,新(擴)建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場)24個。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農民合作社240個、家庭農場39家。油菜籽播面1420公頃,同比增長2.5%;產量3481噸,同比增長1.9%。蔬菜及食用菌播面1849公頃,同比增長31%;產量5.95萬噸,同比增長29.9%。實施畜種改良工程,推廣現代養殖技術,調整畜群畜種結構,牲畜出欄13.77萬頭(只),同比增長2.5%;肉類總產量達到8239噸,同比增長2.1%;牛奶產量3.5萬噸,同比增長7%。上半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9.23億元,同比增長3.8%,增速快于上年同期1.4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0.4個百分點。

    (二)工業實現快速增長。有序發展生態能源業和優勢礦產業,長河壩、猴子巖等電站新增為規模以上企業并形成產能,蘇洼龍、兩河口等電站建設有序推進,葉巴灘電站順利開工,巴塘、拉哇等電站抓緊開展前期工作。全州新增水電裝機237.5萬千瓦,累計裝機達1068萬千瓦,電力生產和供應實現快速增長。在新增產能的強力拉動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增速快于上年同期4.9個百分點,高于全省14.4個百分點;實現工業增加值25.36億元,同比增長19%,完成計劃的46.53%,增速快于上年同期4.1個百分點,高于全省10.8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一。甘眉工業園區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開工建設,四川省電池與材料創新中心合作項目落地。礦產開發受前期市場低迷、生產資金短缺、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礦產品產量大幅下降。上半年,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4.27億元,同比增長13.3%,增速快于上年同期2.7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5.1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持續加快發展。圍繞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區,海螺溝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丹巴甲居藏寨、道孚墨石林公園、瀘定橋國家4A級景區順利授牌,稻城亞丁、木格措5A景區創建全面啟動;康定木雅圣地、理塘勒通古鎮等6個旅游景區通過省級景觀資源價值評審。改善旅游配套服務,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旅游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帶動發展。集中力量打造4條景觀大道、6條精品旅游線路,組織實施植被恢復、風貌改造、環境整治旅游“三大行動”,全力打造9個“魅力縣城”、95個“風情小鎮”、183個“美麗村寨”。積極拓展旅游市場,開展冬春季營銷活動,舉辦2017年甘孜山地旅游節,參加2017廣州國際旅游展、2017中國自駕游評選大會等重大營銷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全州旅游產品知名度。上半年,全州共接待國內外游客575.32萬人次,同比增長29.58%;實現旅游總收入57.42億元,同比增長29.59%。積極培育市場主體,落實《甘孜州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十五條措施》及三項配套措施,《關于進一步加快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的意見》等政策措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35億元,同比增長10.9%,完成計劃的44.95%,快于上年同期2.8個百分點。上半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2.18億元,同比增長7%,拉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

    (四)項目投資推進有力。堅持“抓發展就是抓投資、抓投資就是抓項目、抓項目就要抓落實”的理念,印發《2017年新開工項目限時推進方案》,按季度、按批次組織2次項目集中開工建設,開工項目338個。按照重點項目“1+4”責任機制,州級領導帶隊開展經濟運行和投資督導,州級相關部門開展專項督導、專家督查、項目稽查,采取“發點球”的方式,督促項目推進。州發改委班子實行重點項目分縣負責制,落實各縣重點項目責任領導,上半年,170個州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2.73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7.43億元,同比增長11%,高于全年預期目標6個百分點,高于上年同期17.8個百分點,扭轉了連續兩年同期負增長的局面。加大項目申報力度,爭取中央、省預算內項目240個,下達資金28.99億元。申請入庫PPP項目29個,總投資44.39億元,實施項目4個。

    (五)財政金融運行平穩。加強預算執行,強化均衡入庫,培育支柱稅源,重點抓好“營改增”后財稅收入組織工作。上半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3億元,同口徑增長4%,確保“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實現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0.58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48.63%,同比增長40.32%,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嚴格執行金融定向支持政策,重點支持州內“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金鑫礦業掛牌“新三板”后,培育古谷水業等4家企業成為重點后備企業。上半年,全州存款余額634.87億元,同比增長8.1%;貸款余額300.4億元,同比增長19.9%。落實扶貧小額信貸政策,為全州1341個村、11526戶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4.45億元。

    (六)民生民本持續改善。實施脫貧攻堅戰略,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四個好”目標,整合各類資金45億元,落實產業扶持等四項基金11億元,撬動金融資本200多億元,全面開工建設項目1800余個。深化“旅游+扶貧”,確立91個旅游扶貧村,成立54個涉旅專業合作社,打造26個特色旅游鄉鎮和46個精品旅游村寨,開發20余個系列旅游商品;深化“生態+扶貧”,實施國有林管護7127.31萬畝、集體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1923.47萬畝、鞏固退耕還林面積40.18萬畝、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1.16萬畝;深化“就業+扶貧”,完成就業培訓5048人,開發公益類崗位6289個、安置4716人。易地扶貧搬遷建卡貧困戶搬遷入住3361404人、隨遷戶搬遷入住20136人。完成42個貧困村1963.3公里通村硬化路建設。藏區“六大民生工程計劃”上半年到位資金28.49億元,完成投資10.84億元。康定“11.22”地震災后重建項目完工率81.63%,完成3027戶城鄉住房重建、26683戶城鄉住房維修加固。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062元,同比增長8.7%,增速居全省第七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66元,同比增長11.5%,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七)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出臺《關于發展壯大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的意見》等13個專項改革方案,以“清單制+責任制”的方式編制225項改革工作臺賬、97項改革落實臺賬,全面落實“9張清單”任務。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完成130余萬畝土地確權登記和2593處小型水利設施確權頒證,基本完成集體林權確權頒證,明晰產權2360.95萬畝。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備案制項目全部實現“網上告知”備案,項目審批范圍大幅縮減,管理重心從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后服務監管,增強了企業投資的自主權,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啟動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深入推進“多證合一”,市場主體、注冊資本(金)分別比商改前增長124.4%211.5%。探索研究招標投標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流程電子化招標。深化價格改革,取消、停征行政事業性收費41項,降低標準1項。建立階梯水價制度,調整供水價格。全面落實“河長制”,設州級河長34名、縣級河(段)長219名。全面完成省內5年對口支援(幫扶)規劃編制,省內對口幫扶到位資金4.08億元,廣東省對口支援到位資金2.08億元。舉辦“圣潔甘孜?走進廣東”投資推介會、簽約81億元。上半年,全州實施招商項目89個,引進資金81.63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70.99%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主要指標未達序時進度。除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項指標以外,其余主要經濟指標均未達到序時進度。GDP總量完成年度計劃的34.45%;工業增加值完成計劃的46.5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計劃的40.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計劃的44.9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計劃的27%

    (二)完成投資任務壓力劇增。部分重點項目完成投資任務難度較大,川藏鐵路雅安至康定新都橋段、海螺溝綜合開發及配套基礎設施華僑城項目、牛背山景區瀘定片區旅游開發等年度計劃投資合計近40億元的項目,因各種因素在年內難以形成投資。康定至新都橋高速公路康定過境試驗段等9個續建項目未形成投資。全州重點項目完成進度不足30%的縣(管理局)還有6個。在建大中型電站企業投資意愿下降,兩河口電站僅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38.85%、硬梁包電站僅完成投資任務的22.09%。全州工業投資連續26個月負增長,短期內難以止滑回升。

    (三)工業產能發揮受限。受全省電力輸出通道制約、省內電力調度受限、州內工業用電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35戶電力生產和供應企業中有16戶企業產值不同程度下降,占比達45.7%,產值累計下降8.6%。水電企業電力市場供應“枯裕豐余”、棄水嚴重,6月棄水達10.5億度,預計全年棄水達115億度,直接稅收損失約3.3億元。礦山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里伍銅業產值同比下降19.37%,康定聯運礦業產值同比下降61.4%

    (四)市場主體培育滯后。產業發展滯后,市場主體缺位嚴重。上半年,全州僅有33家建筑企業,本土建筑企業量少質弱,缺乏競爭力。雖然上半年建筑業增加值實現由負轉正,但增速較上年同期低1.5個百分點,與我州穩中向好的總體發展態勢,形成較大反差,極不匹配。限額以上商貿服務單位和現代商貿、物流、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緩慢,對服務業發展支撐不足,全州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僅136家,總量居全省末位,限上零售額占社消零總額的23%,低于全省23.4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商貿單位經營規模較小,組織化程度較低,抗風險能力較弱,拉動消費增長作用發揮不明顯。

    三、下步工作重點

    (一)狠抓工作落實,強化督促檢查。一是梳理目標,落實責任。嚴格執行州級領導聯系制度,面對面解決難題、點對點指導工作。客觀分析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認真查找問題和差距,對照年度目標計劃和責任書任務,措施再細化、再明確、再落實,有針對性地抓重點、抓關鍵、抓薄弱環節。二是參照目標,兌現獎懲。根據《甘孜州重點項目管理辦法》《甘孜州投資和重點項目考核辦法(試行)》《甘孜州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規定(試行)》,做好年度考核兌現獎懲工作。

    (二)狠抓項目投資,強化服務管理。一是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圍繞“中期調整前,規劃內項目開工率必須達70%”目標。實施在建項目“三個量化”管理,重點督促億元以上項目建設進度,嚴格按照年度計劃兌現獎懲。加快推進“十一五”、“十二五”水利工程項目建設與竣工驗收。召開全州項目推進會,重點督促上半年未達序時進度的項目,抓緊形成投資實物量,確保全州170個重點項目按期推進,實現雅康高速年底通車至瀘定,力爭G317線雀兒山隧道9月建成通車。督促項目業主及時向統計部門提供入庫資料,確保建設項目及時入庫,應統盡統。開展“三個一”定期督導和專家督查,找準問題短板,督促限期整改。二是推動市場投資項目落地。加快推進兩河口、蘇洼龍、葉巴灘、硬梁包等在建水電項目建設,力爭巴塘、拉哇大型水電站盡快核準,推進猴子巖電站500千伏送電工程盡早投產。加快推進白玉呷村新尾礦庫、九龍中咀銅礦45萬噸/年采選等項目建設。緊盯招商引資簽約項目落地,按照“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強化協調服務,加快落地實施。

    (三)狠抓消費促進,強化主體培育。一是開展消費營銷活動。組織“圣潔甘孜”特色產品推介、地方節慶惠民促銷和農牧區送商品下鄉等活動,組團參加“川貨全國行”“川菜弘川”以及“玩味甘孜”高原食材品鑒等投資促進活動,完成丹巴章古鎮、瀘定甘谷地兩個專柜建設,引導甘孜消費產品走出去。二是培育壯大限上企業。用好用活培育限上企業五條措施,積極引導限上批零住餐貿易企業和規上服務企業發展,鼓勵和支持規模和發展潛力較大的個體戶向企業轉型升級。落實康定民貿、情歌酒店限上企業發展的扶持政策,發揮骨干企業帶動作用。三是推動服務業新業態發展。以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為切入點,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傳統商業模式轉型,鼓勵企業探索應用第三方電商平臺,分享電子商務發展成果。建立“圣潔甘孜”網絡旗艦店,重點打造本土優勢電商平臺。抓好康定州級電商物流產業園區、各縣(市)電商物流綜合服務站(點)、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工程建設。

    (四)狠抓產業培育,增強發展后勁。一是加強重點資源管理。認真貫徹落實《甘孜州重點資源管理辦法》及“旅游、能源、礦產、森林”等1+4資源管理辦法。鞏固運用全州資源清理成果,推進問題資源整改和清退工作。二是保持工業經濟增勢。抓好重點工業企業指導服務,引導礦山企業技改升級,強化發電企業售電協調,督促在建項目如期投產,強化工業經濟增長支撐。以“飛地”園區和州內園區建設為載體,以特色產品資源稟賦為抓手,調整優化工業經濟結構,逐步提升園區的經濟貢獻率。三是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有序推進稻城亞丁、木格措5A景區及康定木雅圣地、惠遠寺等4A景區創建工作,加快獵塔湖、木雅一期等重點旅游項目建設,力爭措普溝、玉隆拉措景區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強旅游市場監管整治,提高旅游服務保障能力,讓游客旅游更便捷、更安全、更舒心。四是培育特色農牧產業。加快推進三個百公里產業發展示范帶建設,力爭建成特色農業產業基地70萬畝。壯大新型農牧經營主體,引導群眾加入專合組織、家庭農(牧)場。積極發展特色養殖業,培育扶持一批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場)。加強生產經營指導,做好農作物抗災增產和牲畜疫病防治。

    (五)狠抓精準扶貧,促進群眾增收。一是深入推進脫貧攻堅。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和防止返貧工作任務,全程跟蹤督導扶貧項目建設及資金運行情況,確保完成瀘定縣“摘帽”、366個貧困村“退出”、1178748524名貧困人口脫貧目標。二是大力實施產業富民。以促進農牧民增收為重點,鼓勵引導群眾參與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抓實產業項目,拓寬增收渠道。加強農牧民勞動技能培訓,引導群眾參與州內項目建設,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三是積極拓寬增收渠道。組織引導農牧民參與野生菌類及中藏藥材采集、加工、包裝、銷售。推進牲畜出欄出售,探索種草養畜試點示范。大力推介我州特色農畜產品,著力培育農牧業新型經營主體,加強農牧產品品牌創建,提高產品附加值。

    (六)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合作。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按照“積極承接一批、繼續深化一批、自主啟動一批”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農村產權制度、創新旅游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機制、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等改革,為推進全州改革創造更多的“甘孜經驗”和“甘孜模式”。二是全面擴大對外開放。開展“圣潔甘孜”走進長三角、珠三角和港澳投資推介專場活動,組團參加知名企業四川行等投資促進活動,舉辦“知名企業進甘孜”等重大活動。借力對口支援平臺,抓好項目策劃包裝,開展區域駐點招商;積極引導發達地區企業入駐我州和“飛地”園區,實現優勢資源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2017年上半年全州經濟運行雖然保持了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但要順利完成目標,任務艱巨、壓力較大。下半年,我們將在州委的堅強領導和州人大的監督下,把握全州發展“黃金期”,迎難而上、克難攻堅,強化項目建設管理,加快培育優勢產業,大力培育市場主體,著力改善民生福祉,努力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 上一篇:攜手開辟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發展之路
  • 下一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藏漢語雙解(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