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2018年01月16日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5日訊(記者 李丹)15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自貿辦獲悉,借助泛歐泛亞國際門戶樞紐及四川內陸自貿試驗區建設契機,成都自貿試驗區充分利用“空港+綜保區”的資源和功能平臺,發揮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優勢,積極探索在雙流綜保區開展航空發動機保稅維修改革試驗任務。在商務部、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順利實現了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開展境內外航空發動機維修業務的新模式,切實支持成都以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保稅維修項目為突破口,打造亞洲最大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
2018年1月15日,四川自貿試驗區首臺保稅維修飛機發動機交付儀式活動在雙流綜保區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保稅維修基地順利舉行。儀式上,省商務廳廳長劉欣宣讀了商務部批復同意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在雙流綜保區開展境內外民用航空發動機保稅維修業務。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Ricard Gentil(李凱都)表示,在中央、省市區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四年的努力,四川國際新廠房從第一稿圖紙設計和研究到廠房建設、調試、投運,終于迎來了第一臺保稅維修發動機出廠,這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新廠房配備最新科技設備,為世界上最精良、最先進的發動機大修和修理做好充分準備,年維修能力實現了倍增,達到300臺,維修能力和技術在全國都處于前列。
“空港+綜保區”為企業帶來福音
按照以前的通行模式,當境外航空發動機需要在國內維修基地維修時,須先將發動機運輸至境外申報出口,然后境外發動機供應商或修理廠家以“修理物品”方式進口該發動機方能進行維修。待境內廠商維修完成后,需再將發動機出口至境外轉移物權后,再報關進口至境內,期間客戶將支付更多的運費和等待較長的發動機維修周期。以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維修CFM56發動機為例,每臺境外航空發動機往返于境外僅物流費用即需要約40萬元,運輸時間約1—2周。
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保稅維修基地入駐雙流綜保區后,在成都海關、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口岸監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開展飛機發動機保稅維修業務,解決了企業開展境外發動機往返境外物流成本高的問題。2017年10月31日,第一臺境外業務飛機發動機正式入區維修測試,到今天的交付使用,標志著境外飛機發動機保稅維修業務全流程順利完成,也徹底打破了長期以來困擾四川國際維修境外飛機發動機時發動機必須往返境外的尷尬局面,為航空公司大大降低了成本,節約了時間。
“自貿+綜保區”破出制度屏障
飛機發動機保稅維修改革試驗任務是2017年四川自貿試驗區改革任務中的重要內容,也是第一個經國家部委審批同意后完成的改革試驗任務。商務部批文明確指出,考慮到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開展境內外航空發動機維修業務,有利于提升企業競爭力,延長產業鏈,推動成都臨空經濟發展,同意企業在雙流綜保區內開展境內外民用航空發動機維修業務。這不僅是落實國務院加工貿易創新發展要求、積極推進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驗任務的具體體現,同時,也對成都建設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和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具有重大意義,對吸引國內外優勢航空維修企業集聚四川發展,形成全省對外開放新形勢、新增長極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飛機發動機維修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特點,是航空維修產業的最核心部分,首臺境內飛機發動機入區進廠維修和首臺境外飛機發動機交付使用,標志著企業開展境內外航空發動機業務流程全部走通,將進一步推動航空維修產業發展。下一步,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將以雙流綜保區為主體向國家部委申請區域整體開放開展境內外航空發動機及其部附件維修業務,吸引國內外優勢航空維修企業聚集四川發展,形成我省對外開放新優勢、新增長極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類似于這樣的改革案例,自貿試驗區還有很多,雙流自貿試驗區管理局負責人告訴記者,2017年完成了自貿試驗區61條87項改革試驗任務,并形成改革案例24個。其中,“區內流轉貨物快速通關”“跨境電商備貨出口”等6項改革入選全市首批改革創新案例,“國際商事ADR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等5項改革入選全市第2批改革創新案例,“建立‘一帶一路’法律聯盟” 作為全省首批精選案例上報國家商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