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網 2018年01月31日
□本網記者 雷倢 伍力 王詩俠
1月27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全國網媒新春走基層四川站活動在廣安結束。6天時間里,來自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央視網、封面新聞等30多家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的60余名采編人員,深入成都、德陽、南充、廣安等地走訪,用文字、聲音和鏡頭記錄四川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深入挖掘四川改革發展的典型經驗,展現四川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新氣象、新作為、新亮點。
聚焦生活之變
這就是理想中的新農村
“以前,村里的道路都是泥巴路,下雨天,走在上面深一腳淺一腳。現在,村里修了水泥路,出行方便多了。”1月23日上午,83歲的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南新村村民郭玉芬,向媒體團講述著村里的變化。
道路之變,只是這個小村變化的一個縮影。
現在的南新村,就像一個歐洲小鎮。聯體別墅錯落有致地散布在竹樹掩映間,一條條黑亮的瀝青路串起各家各戶。
2006年,南新村還是土坯房遍布。在政府“讓農村群眾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的號召下,開始了新農村建設。當年8月,第一批受益群眾搬進新居。
隨后,2008年,南新村撤院并院、災后重建;2010年,啟動實施土地整理項目,一批又一批群眾搬進新居。如果說,該村第一批建設的新居還有點“排排坐”的樣子,那后來房屋的建設風格簡直上了幾個臺階。
村民們住上了好房子,但要過上好日子,還需要發展產業。目前,南新村正在按照農田成景觀、農居成景點、農村成景區的“三景合一”思路,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文創+農業”“旅游+農業”“互聯網+農業”等具有新區特色的復合型農業。
“南新村利用本地資源、自身優勢,發展特色餐飲、休閑住宿、康養度假,有效推動了當地經濟、產業的發展,真正把鄉村旅游做成了一篇惠民富民的‘大文章’。”央廣網記者孫丁玲感嘆,這就是理想中的新農村。
在德陽市廣漢市三水鎮友誼村、廣安市前鋒區代市鎮會龍村,媒體團也深入了解了四川幸福美麗新村的建設工作。
聚焦產業之變
“黑科技”讓人印象深刻
“鋁+水+空氣”能發電!一塊鋁放進一個接有導線的黑色盒子內,瞬間,導線另一端的幾個馬達便飛快轉動起來……在德陽東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現場演示了如何制作鋁燃料電池,引得媒體團人員紛紛掏出手機拍照、錄影。
“理論上,鋁燃料電池是一種以鋁合金為負極、空氣電極為正極的金屬燃料發電設備,通過電化學反應釋放鋁合金中存儲的電能,發電過程無碳排放、無污染,發電副產物氫氧化鋁可作為工業原料實現再生循環利用。”該公司項目經理姜若岱介紹,鋁燃料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環保、綠色循環等特性。目前,鋁燃料電池已經應用到通信基站的備用電源上,還將廣泛應用于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車、國防軍事等眾多領域。
“用鋁發電,真的很神奇。”光明網記者李政葳直言,自己沒想到德陽既有“國之重器”,還有新燃料。
作為重裝之都,當前,德陽已瞄準高端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三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借助良好的工業基礎,尋求轉型再登高。
在成都,媒體團則走訪了天府新區、高新區、天府國際空港新城,了解成都的產業布局。中新網記者葉攀感嘆:“成都的新城規劃起點高且細節扎實,借鑒了世界上很多先進城市的經驗,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