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把脈新鄉城 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甘孜日報    2018年08月10日

訪鄉城縣委書記曹建奎

自今年4月以來,鄉城全縣上下掀起“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熱潮,在活動推進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著力的重點是什么?下一步如何做好相關工作?筆者就這些問題,對鄉城縣委書記曹建奎進行專訪。

筆者:目前,全州“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您認為鄉城縣通過“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的開展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曹建奎:按照十九大對中國發展進入新時代的時代定位,對照習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四川篇”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以及省委書記彭清華在甘孜調研的重要指示精神,鄉城面臨著在邁進新時代要走一條什么樣的發展道路,怎樣走好一條高質量的發展道路。我認為,通過“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的開展,鄉城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把握“我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的方向性問題。具體來講,就是要通過活動開展,讓全縣上下深化縣情認識、統一發展共識、找準發展方向、凝聚發展力量,以活動的成果指導好鄉城在“兩個一百年”交匯期以及更長遠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

方向問題至關重要,這是根本性的問題,也是第一位的問題。解決好“我是誰”的問題,首先要正確認識自身。從空間上看,鄉城地處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青藏高原東緣,是中華民族的水塔,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生態優先的發展定位。從時間上看,我們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時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來沒有如此迫切,特別是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休閑度假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不可能再沿用過去的方式抓工作、搞發展。從特質上看,我們屬于深藏區,藏族人口占95%以上,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生產生活方式,無論經濟社會怎樣發展,這些特質都將會對我們施加影響,我們必須要發揮我們民族特質中的優秀基因,在保護中傳承,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堅持民族自信中實現民族發展的現代化,與全國同步奔向小康社會。

解決好“從哪兒來”的問題,要審視我們走過的發展道路。從過去的木頭財政到水電開發,再到近年來的綠色經濟,鄉城的發展其實也是我國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縮影,有的是時代的制約,有的是無奈的選擇。歷屆縣委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較好的特質基礎,從精神層面上講給我們留下了“再窮也要關注民生”“小財政辦大事”的精神財富,留下了較好的社會民生事業發展基礎。新一屆縣委“12463”發展思路更多體現了一屆接著一屆干的傳承,在歷屆縣委打下的基礎上,被時代推向了更為艱巨的脫貧奔康和長遠發展的歷史任務中。這既體現了時代要求,也體現了歷史傳承。

解決好“到哪兒去”的問題,要堅定我們發展的方向。“六大戰略”是州委結合全州實際確定的重大戰略,完全符合鄉城實際,因此必須要不折不扣的抓好。我縣確定的全域旅游、特色農牧、光伏三大產業也符合州委對甘孜南部打造“大香格里拉精品旅游目的地、特色農產品基地、清潔能源基地”的定位。其中特色農業是我們旅游的基礎、生態的基礎,鄉城的旅游必須要以田園為底色。旅游是帶動性的產業,農業的發展還得靠旅游來拉動。必須要通過旅游的發展,通過游客的進入,導入消費的流量,實現市場本地化。旅游發展是一個長遠的過程,必須要堅持以游客為中心,要緊盯游客的需求和感受,不能緊盯游客的錢包。不能急功近利,哪怕一時半會兒見不到效果也要堅定不移地發展旅游,這是鄉城發展的持續動力和財富之源。

筆者:根據“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取得的初步成果,鄉城縣確定了哪些工作重點呢?

曹建奎:2018年是我縣脫貧脫帽的攻堅之年,是實現2020年全面同步小康的關鍵之年,也是實施鄉村振興的起步之年。我縣按照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確定了六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圍繞全面小康目標,全力實施脫貧摘帽。將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民生工程、發展機遇,圍繞縣摘帽“一低三有”、村退出“一低五有”、戶脫貧“一超六有”標準,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工作,強化問題短板整改,嚴格政策執行,嚴禁超標準建房、超比例報賬、超政策補助,解決好發展不平衡問題,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力爭今年高質量完成全縣摘帽任務。二是圍繞脫貧奔康短板,全力推進產業富民。全面實施《鄉城縣全域產業富民行動計劃》,將全縣貧困村、貧困群眾全部納入旅游、特色農牧、光伏等產業中,狠抓市場主體缺失核心問題,加大企業扶持,完善康南農特產品加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強力招商引資。鞏固和完善企業與群眾的利益共享鏈接機制,讓群眾搭上企業發展的順風車,共享產業發展紅利。三是圍繞產業發展瓶頸,扎實推動基礎提升。將完善配套設施建設作為解決產業發展的基礎,集中力量突破交通瓶頸,加強推進桑然路、鄉得路等在建項目,加快推進經大小雪山通香格里拉道路建設,做好白依經得榮八日到香格里拉、巴塘經波密到定波、正斗的道路項目對接,構建多路網聯接大香格里拉旅游環線的交通網絡。發揮好53個電商服務網點作用,加快冷鏈物流、倉儲設施等項目建設,夯實發展基礎。四是圍繞城鄉融合發展,全力實施鄉村振興。充分挖掘鄉城“田園白藏房·凈土香巴拉”文化底蘊,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構建“國際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協調推進鄉村走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協調發展、鄉村善治、文化盛興之路,提升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小康基礎和文明素養,不斷邁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目標。五是圍繞發展環境保障,深入推進依法治縣。堅持穩中求進的總體思路,大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加大社會矛盾風險排查化解,全面加強社會法治化治理,堅持把藏區一切事務納入法治化軌道,構建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確保社會大局穩定,為發展營造一個安定和諧的環境。六是圍繞干部組織保障,全面推進從嚴治黨。鄉城的事情能不能干好,各項目標能否實現,關鍵在干部。要圍繞從嚴治黨的要求,鍛造一支信念、政治、責任、能力、作風過硬的干部隊伍。通過強化政治教育、提升干部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教育、提升干部責任擔當,強化能力教育、提升干部履職水平,強化作風教育、提升干部廉潔意識,進一步提升干部隊伍素質,為各項工作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和干部保障。

筆者:下一步,鄉城縣將如何有效推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進一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曹建奎:毛澤東同志曾說過:“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一經調查研究,辦法就出來了,問題就解決了”。調查研究是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發揮好這個武器的有效方式就是深入群眾、做群眾工作。一是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全縣會議集中在周一、周二開,確保干部職工其余時間深入一線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截至目前,全縣干部職工深入基層收集了187個問題,解決了126個問題,極大的提升了群眾認可度和滿意度。二是深入開展大調研。為找準解決我縣在黨建、經濟、社會、生態、民生、穩定等方面薄弱環節的對癥措施和管用辦法,縣委常委會對如何開展調研,如何確定調研課題進行了研究部署,并幾經修改完善,最終確定調研課題152個。縣級領導帶頭,深入基層務實開展大調研活動,通過認真研究,分類處理,補上薄弱環節,明晰工作措施,最終把問題解決在基層。三是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群眾的事群眾定、群眾辦,尊重群眾意愿,推進“五議三公開三監督”,讓“代民做主”變為“讓民做主”,充分發揮群眾在自治、法治、德治中的主體作用,讓黨委政府決策變成群眾意愿,進一步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提升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鄉城縣委中心報道組 李兵


  • 上一篇:最近20年川內GDP排座次,你的家鄉排第幾?
  • 下一篇:民運盛會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