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9月11日
◎翁青扎巴
民族團結進步,是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甘孜這片以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少數民族和漢族、漢族和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多民族和諧共享、全體人民團結奮進的“民族大家庭”。
回顧往昔,藏區人民通過人民解放推翻了奴隸制度,藏區人民開始當家作主,藏區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升,生活幸福感逐步增進,人民致富奔康的決心逐步增強,這些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在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社會全面和諧穩定的前提下進行的。維護社會穩定,是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基礎。我州是全國反分維穩的重點區,爐霍縣是反分維穩的重點縣。團結則存,分裂則亡。民族團結與否,顯得尤為重要。各民族相互尊重、互相團結、交流交融,是保障人民群眾生活安定、社會發展規范有序、經濟建設科學推進的重要基礎。
一人之力易摧之,眾人合力難折也。開展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示范縣的重要內容,就是要不斷增強各民族的“抱團”精神。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要不斷增強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人民團結一心,就要切實增強民族團結進步的氛圍營造。通過案例教育、警示教育、法治教育,不斷增強各民族“四個認同”和“三個離不開思想”,以講述身邊人、身邊事為內容,講講我們自己身邊民族團結的先進典型事跡,以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準則,弘揚家國精神。持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八進”活動,精準宣傳對象,明確分類措施,不斷開展人民群眾理想信念教育,分級分類營造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氛圍。要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月、周、日活動,結合中華民族視覺形象建設工作,全面做好寺廟、村組、社區、機關等教育管理,不斷創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載體,以民族團結進步為主題,打造一批優良的、貼合實際的文化產品,豐富各族人民精神需求,增進各族人民情感互通和交流。
2014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要有針對性地、精確地開展扶貧工作,并制定詳細的扶貧工作模式和任務方式。相較于內陸發達地區,高原藏區的精準扶貧工作任務更重、難度更大。沒有優渥的資源環境,沒有豐富的物產資源,更沒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面對這項重要的決策部署,州委、州政府沒有退縮,縣委、縣政府沒有退縮,全州上下的各族人民沒有退縮。各縣各鄉的工作組不斷進駐村組,開展實地摸排,精準貧困人員人數、家庭情況,針對性地提出幫扶措施,明確幫扶責任人,建立健全第一書記幫扶責任制。通過近五年的脫貧攻堅之路,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省、州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不怕巨浪高,只怕漿不齊。面臨貧困基數大、貧困程度深的現實問題,只有保障民族團結的總體基調不變,才能推動脫貧攻堅這條“大船”駛向致富奔康的大流中。要堅持“高質量發展”思路及要求,就要依靠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要始終保持政治定力,堅定“四個自信”,以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要求,統一思想認識,加強對各族人民的團結領導,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尊重各民族差異,理解各民族文化,相互尊重又相互學習、相互理解又相互扶持,凝心聚力,同創建同奮斗同分享。要不斷激發各族群眾脫貧奔康的內生動力,消除等、靠、要的消極思想,樹立勤勞致富靠雙手的正確價值觀,加強各民族之間的信息互通、技術交流、產業幫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集中力量做好扶貧產業,集中精力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集中精神辦好“農牧民夜校”。積極探索一條適合爐霍縣、適應我州的脫貧之路,以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并重的思路,堅持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打造一批賞、玩、住、食一體的綜合性旅游項目,加強配套設施和服務供給的全面提升。民族團結,才能民族進步。只要各族群眾思想一致、步伐一致、方向一致,就不拍這艘脫貧的“巨輪”使不出“港口”,就不怕奔康的“航線”偏離“軌道”。
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的基礎是各族群眾,但創建主體是各級黨委政府。鍛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業務素質過硬、發展思路清晰的干部隊伍,是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示范縣、示范單位、示范村組的重要基礎保障。要堅持少數民族地區區域自治制度,堅持黨對民族宗教工作的集中統一管理,堅持多文化交流交融,堅持各宗教、各教派自主自辦原則,形成百花齊放的和諧畫面。要加強黨的民族政策學習教育,以提升干部隊伍理論素質為主,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把關注點和注意力凝聚到加快發展、維護穩定、促進和諧上來,形成各民族互尊、互敬、互信、互幫、互愛、互學的生動局面。要堅持有利于民族團結進步的政策導向,認真落實招生、就業等政策,依法保護各族群眾享有平等的教育權、勞動權等權利,促進各族群眾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和諧相處。要加強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建設,抓好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使用,提高素質,充分發揮他們在帶領少數民族群眾和各族人民共同致富奔小康、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中的重要作用。
只有各族人民在中華文化的不斷浸潤引領下團結一心,才能促進社會大局的全面穩定,才能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和諧局面,才能共謀發展、共同奮進、同步奔康。這是愛國統一戰線的具體體現,也是保障國家統一的根本保障。
(作者系爐霍縣委常委、統戰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