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展示成果 提速加力

本站原創    2018年09月14日

——全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推進會暨構建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供銷體系現場會側記

與會代表稱贊本地小番茄。

      高原九月,秋色無限。9月12日,我州迎來了全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推進會暨構建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供銷體系現場會在爐霍縣召開,這既是省委省政府對深度貧困地區的特殊關懷和大力支持,也是對百萬康巴兒女脫貧奔康夢想的鞭策和鼓舞。

      一座座日光溫室鱗次櫛比,品種繁多、品質優良的蔬菜讓人目不暇接,生態食品如小番茄更令人眼前一亮。這是參加全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推進會暨構建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供銷體系現場會的代表,在觀摩我州爐霍縣高原現代生態農業園區后的共同感受。

      供銷合作 前景廣闊

    “小番茄的口感真不錯,特別是供銷合作社發展,無論從便民惠民服務中心到扶貧產品展銷中心等,發展水果產業前景廣闊,回去后,將借鑒甘孜州的經驗做法,加快水果產業發展。”現場品嘗小番茄的各位代表都普遍認為,不僅口感好,且番茄味很濃。

    “道孚縣作為全州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縣之一,著力創新社會化服務方式,探索農村融合發展機制以綜合改革為動力,積極探索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機制,切實提升為農服務綜合實力,助力鄉村振興。”該縣副縣長閔曉春說,八美為農供銷合作社于2018年3月由八美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投資組建,為全縣生態畜牧業融合發展區、G350線百公里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產業帶和鮮水河流域產業帶及22個專業合作社提供全程技術服務。

      該社按照“供銷社+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供銷扶貧模式,圍繞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等任務,通過項目扶持、多層合作、多元發展,采取資本、股權和業務聯結等方式,組織涉農企業、種養大戶、經營大戶構建以供銷合作社為支撐的優質農產品營銷體系。并圍繞“一區兩園三帶”產業發展布局,以“建基地、樹品牌”為核心,以“鮮水河”農產品品牌為引領,積極爭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以項目為支撐,做大做強“鮮水河”區域農產品品牌。引進企業合作,開展農特產品初加工,拓展增收渠道。同時,秉持“為農服務”宗旨,依托八美電商平臺,加大與省社“供銷e家”、“云背婁”平臺的合作力度,整合道孚縣優質農產品資源,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農特產品營銷。積極與各級電商平臺對接,開展“網上代賣農特產品、網上代買日用消費品、代辦快遞業務、便民服務等”,解決農民買難、賣難問題。截止目前先后為21000余畝油菜、2000余畝萵筍、300畝大蔥、2140畝本土紫皮馬鈴薯等基地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做大園區 發揮特色 

    “在大棚里摘西紅柿,與城市采購感覺就是不同,既能享受到高原山區的優質空氣,更能體會到生態果實帶來的口感。”走在爐霍縣高原現代生態農業園區的與會代表如實說。

      自實施脫貧攻堅以來,爐霍縣十分注重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緊緊圍繞全州“123456”發展布局、縣域“1235”發展思路以及脫貧攻堅“三年攻堅兩年集中鞏固”的目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輸血”“造血”并重,緊密結合全州“一圈一帶一走廊”產業布局,2018年建成油菜基地2萬畝、青稞基地2萬畝,集體牧場2個,打造飛地扶貧產業園區1個,中藏藥種植基地1千畝,搭建了為農服務新平臺,產業帶出了農牧民致富路。

      以“供銷社+農業園區+集體經濟+電商”模式發展“飛地”扶貧產業,產業扶貧效果顯著。按照“龍頭企業+專合社+集體經濟+貧困農戶”的股權量化“4+”飛地經濟模式,2017年依托甘孜州盛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入資金3000萬元,建造冬暖式蔬菜鋼架大棚100棟,將50個貧困村納入“飛地”產業扶貧項目。通過“飛地”項目的建設,使48個貧困村(省定27個、縣自加壓力21個)獲分紅288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57.6萬元,帶動974戶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3910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600元以上。2018年將繼續實施“飛地”扶貧產業,計劃再建冬暖式蔬菜鋼架大棚100棟,使38個貧困村和24個非貧困村受益。

       學習先進 提速加力

    “學先進、比先進,才能努力打造好我縣優質農產品供銷體系。”參加全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推進會暨構建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供銷體系現場會的得榮縣降巴吉村深有體會地說。

       涼山州越西縣是本次會議交流縣之一,他們又是如何構建優質農產品供銷體系,助農增收。

    “按照‘供銷社+小農戶+貧困戶’供銷扶貧模式,圍繞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等目標任務,通過項目扶持、多層合作、多元發展,采取資本、股權和業務聯結等方式,組織涉農企業、種養大戶、經營大戶、涉農工商業者,構建以供銷合作社為支撐的優質農產品營銷體系。” 涼山州越西縣委副書記葉成勇說,通過合作模式,推進涉農企業與經營大戶、種養大戶,共同發展蘋果、花椒、大櫻桃、生態牛羊豬雞等種養殖項目。

       以扶貧產品公益品牌營銷服務體系為載體,以貧困村土地托管、土地流轉為抓手,以精準服務帶小農、技術服務開小灶、融資服務借小錢、貼心服務辦小事等“四小”服務為基本舉措,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加快構建越西扶貧產品公益品牌使用機制,依托馬鈴薯、早熟蘋果、花椒、大櫻桃等特色農產品基地,實施農產品標準化和綠色化建設,打造安全放心扶貧產品公益品牌。以資本、股權為聯結,以產業為支撐,推進系統上下企業間資本聯合、業務合作、渠道整合和品牌共創,引智共營,做大做強社有企業。以越西綠滿倉農業發展公司為龍頭,在爾賽、樂青地、大瑞等地建設藜麥、茭白糧蔬種植及跑山雞養殖基地。以越西龍裔良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越西新合商貿物流有限公司為龍頭,構建越西優質農產品流通配送體系。以建立優質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為目標,推進金忠集團、萬科集團年出欄100萬頭標準化生豬良繁基地、好醫生集團中藥材基地、國源農投甜櫻桃基地建設。創新銷售渠道,推動電商發展,立足我縣早熟蘋果優勢,強化產品品質意識,引導越西縣大屯鄉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截止目前,農產品交易業務達到3000多單,改變了以前電商銷售難以突破的局面。

       通過本次現場會,我州既展示了自己的經驗做法,又學到了兄弟縣市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既拓展了意識和思路,又進一步堅定了發展設施蔬菜產業的信心,為全州助推脫貧攻堅、構建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供銷體系提速加力。

    本網記者 宋志勇 文/圖



  • 上一篇:四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上漲18元
  • 下一篇:我州成為全省深度貧困地區供銷體系樣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