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9年02月02日
確保3月底前逐一銷號
整治要搞清楚三種類型
哪些是真正在搞現代農業?
哪些是農旅融合必須的配套設施?
哪些是打著現代農業的幌子非法占地?
本網訊(寇敏芳)2月1日,記者從全省“大棚房”問題整改工作會上獲悉,我省將對“大棚房”依法依規開展分類整治工作。
“大棚房”問題本質是打著“設施農業”旗號進行非農化建設,即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包括在農業園區或耕地上直接違法違規建設“私家莊園”、在農業大棚內違法違規建房、違規改擴建大棚看護房等。如不及時制止,將對耕地保護制度造成重大沖擊,背離農業扶持政策的初衷,有些還侵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省“大棚房”清理整治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針對“大棚房”問題出臺了嚴格的清理整治措施,將按照3月底整改完成的期限倒排工期,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實行銷號管理,杜絕應付式整改。同時,我省也將從實際出發,依法依規進行分類整改,避免工作簡單粗暴“一刀切”。
四川是農家樂發源地,發展歷史長,隨著鄉村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大批農旅融合項目。“不是耕地上的所有農家樂都是‘大棚房’問題,更不是耕地上的所有農旅項目都是‘大棚房’問題。”省“大棚房”清理整治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落實中央有關要求,結合四川實際,我省將分三種類型對“大棚房”問題進行整治,搞清楚哪些是真正在搞現代農業、哪些是農旅融合必須的配套設施、哪些是打著現代農業的幌子非法占地。
對排查出的問題,將拆除復耕一批,查處整改一批,切實糾正一批,積極規范一批。其中,針對中央三令五申和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借設施農業或農業園區之名占用耕地修建的“私家莊園”、別墅、度假酒店、經營性住宅等非農設施,以及農業設施改變用途難以恢復、看護房改變用途,用于住宅、餐飲等經營性開發的,必須拆除復耕。
以清理整治“大棚房”為契機,我省將梳理管理漏洞,加強政策研究,采取土地利用計劃規劃管控、村莊土地布局調整等措施,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健全土地利用管理的長效機制。
接下來,省自然資源廳和省農業農村廳將聯合組成5個調研指導組,對各地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實地督導調研,逐級驗收復核,確保3月底前逐一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