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抓住機遇 讓職業教育加速“回暖”

四川日報    2019年03月13日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引起代表委員熱議

  從“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到“讓三百六十行人才薈萃、繁星璀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職業教育的論述讓許多人為之興奮。

  全國人大代表、省教育廳廳長朱世宏直言:“現代職業教育迎來了大改革大發展的春天。”

  作為職業教育大省,四川如何抓住大改革大發展的機遇,大幅提升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進而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圍繞這個問題,代表委員們展開了熱議。

□川報集團特派記者 吳憂

現狀尷尬

職業學校數量和在校學生“雙下降”

  “前兩天有朋友要找一個育兒嫂,找來找去在上海才找到——一個職業中專畢業生,手握幾個職業技能證書,一個月就能掙到7500元。”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廣元市副市長吳桂華在小組討論時舉了個例子,“有人說招工難,有人說就業難,我說能培養出這樣的人才兩邊都不會犯難了。”

  這樣的人力供給矛盾不僅僅體現在緊俏的育兒嫂身上,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壯大實體經濟,許多行業都需要數量充足的高技能人才作為支撐。

  然而,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的職業教育卻并不受青睞。

  以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為例,四川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2018年,全省在校人數從110.8萬人逐年下降至94.2萬人,學校也從550所減至508所。而在高職院校當中,招錄未滿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杜玉波認為,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雖高,但就業質量不高,待遇偏低,在擇業、升學等方面還有一些政策限制。只有努力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讓職業教育真正“香”起來,真正能“揚眉吐氣”。

多管齊下

讓老師引得來,讓學生有奔頭

  全國人大代表、樂山職業技術學院樂山太陽能研究院院長姜希猛認為,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師資,“對于西部地區的職業院校來說更是如此。”姜希猛說,職校老師引進難、留下也難,希望職業院校能將更多資源用于師資隊伍的建設,還可以通過兼職聘任的方式引進優秀師資人才。

  “生源素質低,學生不愿意來,這也是制約職業教育素質提升的重要原因。”住川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一針見血。如何改變這種狀況?蘇華建言,在全國招生計劃中,普通高校應用型專業應擴大面向中職畢業生的招生比例,讓這部分學生有奔頭。

  教育模式陳舊是國內職業教育質量不高的另一個原因。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凌峰航空液壓機械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劉忠曾前往德國等職業教育先進國家考察,當地的教學模式讓他印象深刻:“許多地方采用產教融合的模式,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的實訓基地,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協同育人。”劉忠說,下一步,應努力提升實踐性教學的比重,讓學生在實戰中練就過硬的本領,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省教育廳透露,下一步四川將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招生辦法,探索普通高校、職業院校與開放大學、成人高校、職業資格證書之間的課程和學分轉換機制,構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立交橋”,讓更多中職畢業生通過“職教高考”得到更高層次的培養。



  • 上一篇:四川:申請設立企業需進行實名驗證
  • 下一篇:今年將實現養老金“15連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