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全州摘帽村依靠產業發展人均增收超過600元

甘孜日報    2019年07月12日

產業扶貧結碩果 脫貧摘帽奔小康

本網訊 昨(11)日,記者從州農牧農村局獲悉,近年來,我州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結構調整和示范帶動,打造百公里綠色產業示范帶,著力在主體培育、品牌創建和創新創業上下功夫,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截至目前,全州摘帽村依靠產業發展人均增收超過600元,產業基地建設覆蓋1360個摘帽貧困村,7.46萬人依靠產業脫貧。

近年來,我州按照“調結構、建基地、創品牌、拓市場”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高山蔬菜、特色林果、生態食用菌、道地中藥材、草原畜牧業等生態特色產業,打造脫貧奔康百公里綠色生態產業發展示范帶。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截至目前,今年在貧困村新建太陽能提灌站2座;加大新型農機具推廣,新增農機總動力4080千瓦,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了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加快結構調整方面,以貧困村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成片成帶實施脫貧奔康百公里綠色產業發展示范帶和100萬畝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建設,截至目前,在全州新建和改建特色農業產業基地93萬畝,其中:貧困村新建和改建特色農業產業基地21.1萬畝,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7個。

“圍繞主導產業加快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全州6個省級農民合作社及6個省級家庭農場正在申報中。”州農牧農村局負責人表示,我州不僅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上下功夫,也在打造區域品牌、產業融合發展上下功夫。在加快“圣潔甘孜”區域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同時,全州新登記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89個,推廣特色優質農產品136個。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向園區集中,開展儲藏、烘干、清洗、分級等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截至目前,已建成農產品初加工設施15座,建成休閑農業專業村7個,瀘定、丹巴2個現代化主題公園正在建設中。

記者 宋志勇


  • 上一篇:2019中國·甘孜環貢嘎山百公里國際山地戶外運動......
  • 下一篇:我州三基地入選四川第一批非遺體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