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道孚:“產業造血”拓寬致富路

甘孜日報    2019年07月12日

◎張開文 何曉紅

近年來,道孚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將產業發展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硬驅動,立足全縣豐富的生態資源稟賦,制定“一花二黑三特色”產業發展思路,通過“兩大策略”、“三個注重”大力拓寬產業扶貧路子,在實現貧困戶增收致富上下功夫,不斷打造農特支柱產業,延續產業發展活力,為實現所有貧困村退出、貧困戶脫貧構筑堅實基礎。

結合實際 制定產業發展思路

道孚縣有158個行政村,總人口5.7萬人,由于歷史與自然等原因,全縣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社會發育程度低、經濟發展基礎薄弱、貧困原因多重疊加,2014年識別認定貧困村86個、貧困人口2536戶11086人,貧困發生率22.8%,系四川省深度貧困縣之一。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道孚縣牢牢抓住產業扶貧這一脫貧攻堅的關鍵,立足縣域實際,找準致貧原因,提出以脫貧攻堅為主導、推進城鄉同步建、產業同步育、社會同步治的“一主三同步”總體發展戰略,因地制宜制定“一花二黑三特色”產業發展思路(一花:油菜花;二黑:黑木耳、黑青稞;三特色:高原特色有機露天蔬菜、高原特色中藏藥材、高原特色畜禽養殖),通過“大產業+小產業”,構建“企業+專業合社+農戶+”模式,不斷推進農作物的轉型升級,加快形成特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成功打造農特支柱產業,切實帶動群眾穩定增收。

實施兩大策略 加快產業發展步伐

長期以來,道孚縣都是以傳統種植小麥、青稞、馬鈴薯、大蔥,養殖牦牛為主要農畜經濟,且農戶多是自給自足,剩余部分也因品質不高賣不起價。道孚的大蔥、紫皮馬鈴薯等農特產品雖深受消費者青睞,但由于其產業規模小而散、品種多而雜,多年來面臨“一個背篼裝不下,一輛汽車裝不滿”的窘況,市場效應未得到釋放,經濟效益不盡人意。“小、散、雜”是農業產業發展滯后的主導原因。

針對這些實際情況,縣委、縣政府采取整體聯動、規模化發展,通過集中力量、集中項目、集中資金、集中規模、集中區域的“五個集中”的產業思路,實施幾個村、幾個鄉“抱團取暖”、連片發展,培育增收支柱產業,引領鄉村戶單打獨斗向整村整鄉連片發展跨進。成功打造了以協德為中心,輻射帶動8個鄉種植2.48萬畝觀光春油菜基地;以甲斯孔為中心,輻射帶動7個鄉鎮種植157萬棒的青杠椴木黑木耳種植基地;以瓦日鄉為中心,輻射帶動全縣種植2.01萬畝黑青稞;以八美為中心,輻射帶動個8鄉種植0.6萬畝的萵筍基地等10個種養示范基地或園區,2019年預計實現總產值7391萬元,農牧民人均增收821元。

與此同時,縣委、縣政府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四大特征”的要求,著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通過引進6個龍頭企業帶動,以工代訓、送技上門、種養獎補等激勵措施,累計培育種養大戶94戶、家庭農場8個、專業合作社133個,其中培育出本地龍頭企業—康巴渠德,省級示范合作社—康巴渠德合作社、安珠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農場—扎西德勒家庭農場,省、州、縣示范戶2590戶。全力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逐步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帶動農戶廣泛參與種養產業生產經營活動,實現分散生產向規模經營轉變。

堅持三個注重 確保產業提質增效

注重產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通過引入有實力的企業,加快農業產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進度,推進傳統種植業向新型作物、畜禽轉變。實現小麥、青稞向有機露天蔬菜、高原特色中藏藥材轉變,傳統牦牛養殖向野雞、藏香豬轉變。通過土地流轉,讓農民土地升值,產值更多、收入更高;通過提供就近、穩定務工場(基)地、以工代訓學習技能的機會,讓農戶掌握和運用現代科學手段實施精細管理,發展科學種養,引導農戶轉變思想,達到志智同扶目的。

注重特色農產品品牌打造。堅持以市場拓展為先導,以品牌戰略為引領,主動適應市場化、信息化和消費升級的要求。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產品品牌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加速農作物、畜禽向農特產品轉變,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完成有機產品認證、“三品一證”認證產品47個,成功打造道孚萬畝春油菜、鮮峽黑木耳、高原有機萵筍、道孚大蔥等高原特色知名品牌。

注重農產品產銷平臺搭建。借力東西部協作、郫都區對口幫扶、省直定點幫扶等幫扶力量,通過引進企業、參加農博會、定單式合作、以購代捐等多種形式,在廣東設立銷售通道,在郫都區建立銷售直營店4個,在縣內建成縣、鄉、村電商服務網站(點)21個、網店3個,全面建立農特產品產銷一體化鏈條,讓農特產品走向市場,加力推進農特產品從分散型轉向集中型,自營向網絡的產銷模式轉變。




  • 上一篇:理塘縣甲洼鎮排查地質災害隱患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