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9年07月19日
上半年,全省人力資源市場每100個求職者可選擇崗位有130個
□劉春華
7月18日,一場每周四舉行的例行招聘會正在中國成都人才市場舉行。參會的近30家用人單位提供近300個職位,涉及計算機、機械、電子、通信、自動化、加工制造等多個行業和領域。
個人就業機遇折射出上半年全省就業局勢總體平穩局面:城鎮新增就業57.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8.1%。6月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低于4.5%的控制目標。
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經濟環境以及就業結構性矛盾成為就業領域主要矛盾的挑戰,全省就業形勢如何做到保持總體平穩?
經濟發展提供充分空間
“上半年就業之穩,主要來源于經濟發展對就業的拉動力。”省就業局局長黃曉東表示,就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隨著全省經濟規模持續擴大,市場用工需求旺盛,就業崗位變得充足。
上半年全省GDP首次突破2萬億元。經濟運行質量向好帶來人力資源市場供需持續火爆。上半年,全省人力資源市場提供崗位171.90萬個,同比增加18.13萬個,增幅達11.79%;進場求職者人數132.08萬人,同比增加1.04萬人,增幅達0.79%;求人倍率1.30,同比增加0.13,表明每100個求職者可選擇的崗位有130個。
記者調查成都、綿陽、遂寧等部分人力資源市場崗位供求狀況時了解到,崗位供給數大于求職人數成為普遍現象。
經濟運行質量向好也帶來就業結構的優化。上半年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由去年同期的8.4∶41.7∶49.9調整為8∶41∶51,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1個百分點。折射到就業市場,二三產業成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1-6月,全省二三產業崗位需求量分別占到總需求量的39.82%和57.26%。新動能的加快培育也帶來大量新崗位,與去年同期相比,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需求大幅增長,分別增長148.64%和49.40%。
科學研判多措并舉穩就業
去年以來,中央把“穩就業”擺在“六穩”之首。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但同時,就業也面臨著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以及就業結構性矛盾成為就業領域主要矛盾的挑戰。機遇和困難之下,穩就業如何干?
“及早謀劃,科學研判。”黃曉東介紹,今年初,省就業局就如何全力以赴穩就業進行積極謀劃。隨后,一系列組合拳打出。組織實施大學生基層成長計劃和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有針對性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統籌做好就業困難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縱深推進深貧地區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全覆蓋行動,提高其就業能力;加強東西部勞務扶貧協作和省內對口幫扶,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一系列穩就業措施的實施,增加了勞動者的就業機會。
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上半年成績亮眼,下半年如何繼續發力?“群體穩則就業穩。”黃曉東介紹,下半年要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伍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穩住就業基本盤。
要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首位,努力實現2019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總體不下降;穩定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加大城鎮就業困難人員、藏區彝區群眾和“9+3”學生就業幫扶力度。
打好就業扶貧攻堅硬仗。通過“送培訓下鄉”“扶貧專班”等專項培訓,繼續深入實施深度貧困地區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全覆蓋行動。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就業扶貧基地、就業扶貧車間等載體建設,鼓勵引導園區企業、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吸納就近農村勞動力就業。通過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強化東西部勞務對接、扶持返鄉創業、鼓勵靈活就業等舉措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
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促進就業質量提升。圍繞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者、鋼鐵煤炭煤電行業去產能失業職工、新生代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大力開展訂單、定向、定崗培訓。將建立完善就業失業預警預判機制,努力防控規模性失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