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9年08月20日
第二個中國醫師節,記者連線“最美醫生”譚曉琴和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成翼娟
譚曉琴
被評為2019年“最美醫生”。她是甘孜州爐霍縣斯木鄉中心衛生院的一名普通醫生,在偏遠的山區,一干就是15年。
成翼娟
2013年榮獲第四十四屆南丁格爾獎章。她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任護師,從事護理工作50年,4次參與地震醫學救援。
□川報記者 石小宏
在8月19日第二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中宣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醫生”先進事跡。其中,我省甘孜州爐霍縣斯木鄉中心衛生院醫生譚曉琴獲得“最美醫生”榮譽。
8月19日下午3點,記者撥通譚曉琴的電話時,她正在康定市參加甘孜州的一個鄉村醫生專業技術培訓。
今年36歲的譚曉琴,從小就想像父親一樣,做一個幫助群眾解除病痛的好醫生。2005年畢業后,她便毅然選擇了回到爐霍縣家鄉,來到偏遠的斯木鄉衛生院,干起了基層醫生的工作,“因為鄉親們需要醫生,因為這里缺醫少藥。”
這一干就是14年。在這里,她不僅一肩挑起內科、外科、婦科、產科、兒科的重擔,還擔當起老年醫學科和心理衛生醫療等專業的職責。她說,一個親切的笑臉、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溫暖的問候,也許對病人就是一味良藥。有的病人住處交通不便,出診經常面臨不小心就會掉入山谷的危險,但一有病人呼喚,無論雨雪不分晝夜,她都毫不猶豫地啟程前行。鄉鎮衛生院條件有限,對于不能處理的疑難雜癥,譚曉琴就給出外出就診的建議,并記下聯系方式,10多年來,她已記了滿滿兩大本。
2012年,她被確診為癌癥,400多位鄉親聚集在白塔下,為她轉塔十萬圈念經祈福。從那以后,她一面治療,一面堅守最基層為群眾服務。2017年,她又毅然簽下人體器官和遺體捐獻書。
在得知自己獲得了2019年“最美醫生”后,譚曉琴說,能獲得這個榮譽,除了激動就是感恩。自己只是全國100萬個鄉村醫生的代表,在這個榮譽的背后,是全國所有鄉村醫生為群眾健康默默付出、甘于奉獻的結果。她說,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要感謝多年來國家對鄉村醫生的培養和關懷,要感謝眾多鄉親們的信任和支持,是鄉親們賦予了自己巨大的力量,“這只是又一個開始,我會繼續堅守在最基層,為當地群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同一天,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主辦的衛生健康先進典型報告會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任護師、第44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成翼娟作為代表之一發言。
從事護理工作五十年的成翼娟,四次參與地震醫學救援。1976年松潘地震,她每天背著出診箱巡診,給地震傷員送醫送藥。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已經成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護理部主任的她立即從外地趕回成都參與護理救助,連續奮戰半個多月,每天只能休息兩三個小時。在她科學合理的調度指揮下,數千人的護理隊伍有力支持了醫院抗震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進行。2013年,成翼娟榮獲第四十四屆南丁格爾獎章。
成翼娟說,加入了中國南丁格爾志愿護理服務總隊這幾年來,自己去了天山南北、雪域高原,走進社區、走進鄉村,開展義診、健康宣講,把健康知識送到老百姓身邊。通過教學查房、專題培訓,把專業培訓送到基層護理人員身邊,提升基層護理工作水平。“如果有機會,我愿意到更多地方去,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成翼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