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產業旺,脫貧增收有保障

四川日報    2020年04月28日

雙流青羊持續援建巴塘得榮

        □川報記者 游飛

  “王大龍村新建基地2000畝,低改5000畝,高接換種核桃400畝,并與甘孜州林業所建立標準化核桃示范園長期合作關系。同時,已完成300畝酸石榴種植,預計在2021年全部掛果。加上雙流捐建的草畜果蜂蜜項目和原有的南區辣椒種植,整個村的產業已非常豐富,群眾奔康指日可待。”4月22日,巴塘縣蘇哇龍鄉黨委書記張藝興說。

  近年來,巴塘、得榮等縣通過成都市雙流區、青羊區等對口援建,產業逐漸興旺,帶動當地群眾穩定增收。

開荒改土種養結合

  “我隔兩天就要來一次基地,看看核桃長得怎么樣。”王大龍村村民杜吉家說。

  蘇哇龍鄉扶貧干部扎西曲批介紹,“村里新開了荒地,改良了土壤,脫貧致富各項好政策吸引大量青壯年回家鄉。雙流援建人員指導我們開展‘草畜果蜂蜜’循環種養,捐建了400畝苜?;?,捐贈了30頭奶牛和100個中蜂桶,還修建了標準化牛棚和40多公里的村道。”

  村民達瓦說:“在專家帶領下,我們對所有的核桃樹都進行了嫁接,把原來又老又硬的本地核桃嫁接成了又大又脆的美國核桃,品質提升了,產量翻了翻。”

  “每戶種植1-2畝的南區辣椒收入2萬-4萬元,種草養蜂養牛每戶增收大約1萬元,種核桃每戶增收入1000元左右。待核桃和酸石榴全面掛果后,每戶平均收入還會翻番?!贝妩h支部書記土登興奮地說。

產業帶動村民脫貧

  “我現在長期在農家樂上班,一個月工資有3000元!”4月22日,在當地農家樂忙碌的藏族姑娘次仁拉姆說。

  次仁拉姆家是得榮縣奔都鄉莫木下村的貧困戶,他今年剛滿20歲,家中共4人,2019年,家庭人均年收入達到8000多元,符合國家脫貧標準。如何讓貧困戶收入穩定,是對口援建的成都市青羊區援藏工作隊思考的問題。

  2019年3月,青羊區援藏隊投資120萬元,在得榮縣奔都鄉莫木溝修建了甘孜州第一家冷水魚養殖基地,吸納貧困村莫木上、中、下三村集體合作社入股,與麗江冷水魚養殖專家共同合作,成立甘孜州奔都冷水魚養殖有限公司,以此為基礎,發展餐飲旅游業,修建旅游棧道和住宿酒店,開發莫木大峽谷旅游業。

  目前,冷水魚養殖及農家樂餐飲已開始運營實現收入,帶動周邊5個貧困村的經濟發展,每月可為就業村民提供人均3000元的工資收入。

  青羊區在幫扶得榮縣脫貧進程中,開展崗前培訓、產業帶動、就業增收等一條龍服務。目前,青羊、得榮共聯合開展農牧民職業技能培訓18期,培訓學員641人,實現縣內靈活就業627人。




  • 上一篇:援藏義診暖人心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