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6月05日
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激活全州鄉村振興新動能
圖為杵坭景色。
本網訊 去年12月5日,康定若吉的廣場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2019中國·康定首屆鄉村旅游節”文藝演出在該村精彩上演。村民楊林珍正忙前忙后接待游人。“我家的院子已經租給了村里的合作社,由合作社集中打造,每年租金能有5000元,我們回來打工,平時再賣些水果,今年收入有幾萬元。”
順著大渡河向下游大約30公里,長河蜿蜒、高山巍峨,瀘定杵坭靜臥山腳,粉色的桃子掛滿枝頭。1988年就開始種植桃子的劉代倫是杵坭的“桃王”,種植12畝桃園,畝產5000斤,年收入20余萬元。“以往桃子品種單一,桃子要挑到縣上賣,也賣不了好價錢。實施鄉村振興后,桃子品種優化到7個。鄉村旅游發展起來了,桃子價格也起來了,家門口就把桃子銷售一空了,這是以往做夢都想不到的。”
“幸福桃源”的幸福并不止于簡單賣桃子,“衍生產業鏈”尤為豐富,農家樂更是樂了農家。6月1日中午,杵坭鄉板板橋農家樂門前,停著不少掛著全國各地牌照的車輛,門庭如市的勝景在這里上演。
創辦于2011年的“板板橋”農家樂經歷過艱辛,幾經周折,迎來了今天的好日子。“經過幾年的發展,特別是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實施后,杵坭的發展也是越來越好。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趨穩向好,旅游小熱潮讓農家樂生意回暖,今年下半年的收入應該還是比較可觀。”鄧安美信心滿滿地說。在杵坭,不少村民跟她一樣吃上了“旅游飯”。
若吉旅游熱、杵坭產業興,這是我州強力推動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當地群眾受益的一個縮影。自2018年我州啟動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以來,全州各級各部門全面把握、統籌謀劃、協調推進,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渡河畔生態、文態、形態、業態得到有機融合,游客來了就不想走、讓人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的特色景點逐步建成。
2019年,我州強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大渡河流域為示范,緊扣“成都后花園·康養加休閑”主題定位,集合資金8.3億元,全面建成康定色龍、瀘定杵坭、丹巴小巴旺等示范村102個;雅礱江、金沙江流域鄉村振興首批67個試點村加快建設;建成“美麗四川·宜居鄉村”達標村737個。命名州級鄉村振興先進縣(市)4個、先進鄉鎮15個、示范村114個。成功創建省級鄉村振興先進鄉鎮2個、示范村27個。
2020年,我州將加快建設“圣潔甘孜·宜居鄉村”,鞏固提升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成果,新建示范村15個,啟動建設雅礱江、金沙江流域鄉村振興第二批試點村69個。命名一批州級并創建一批省級鄉村振興先進縣、先進鄉(鎮)和示范村。實施96個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大行動”,新(改)建農村戶廁42852戶。
記者 張亞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