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搶相因”周期變長,購物不沖動了?這樣的“618”映射一個新趨勢

四川日報    2020年06月19日

       □川報記者 唐澤文

  “包裹量這幾天沒有明顯變化。”6月18日,馬海燕邊清點驛站今天的包裹數量邊說,平時250個左右,6月1日開始逐漸漲到300個左右,今天差不多也是300個。

  今年3月,她在簡陽的快遞驛站正式開張。這是她第一次參加“618”電商節。

  當天,各大電商平臺發布的銷售數據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大家幾乎都從6月1日為起點,統計這十余天的整體數據,而并非關注6月18日這一天。

  成都市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徐震認為,這兩個現象背后映射著一個新的趨勢,“市場越來越理性”。

整體銷售額提升,但消費并不“瘋狂”

  菜鳥數據顯示:6月1日0時至18日12時產生的天貓“618”購物節包裹,有7成已經送達。以往需要苦等快遞1個月、各個驛站爆倉的情況,今年幾乎不會出現。

  “快遞能準時送達,一方面是物流體系建設不斷成熟;另一方面是促銷時間拉長,消費者花錢更理性。”徐震說。

  今年,部分商家在4月就喊出“保價618”的口號。各大平臺的“618”促銷互動,也基本在5月底就啟動了。

  徐震分析,這是在折扣力度降低后,商家為提升成交額所采取的“拉鋸戰”策略。“力度小了,單日的銷售量會降低,就通過延長折扣時間來彌補整體銷量。”

  這種方式使得消費者有更多時間思考需不需要購買。“這相當于把一天的大熱,分成了若干天的小熱,其實是形成了一種更理性的消費氛圍。”

  從數據看,這種理性的消費方式也受到市場的認可。京東數據顯示,從6月1日0時到6月18日14時,累計下單金額達到2392億元,遠超去年。

  “‘瘋狂剁手’的非理性消費在減少,按需購物的常規購買在增多,整體的銷售額也在提升。”成都市電子商務營銷研究院專家夏燕成表示,這意味著“618”正在進入一種更健康的狀態。

注重質量品牌,直播才能走得更遠

  直播數據成為今年“618”期間各大電商平臺爭相展示的亮點。

  京東公布數據:6月18日零點開始2分鐘,直播帶貨額突破1億元;淘寶數據顯示:6月1日直播一天引導支付金額超過51億元……

  直播帶貨雖然火熱,但另一組數據卻不得不讓人警惕。

  1個月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對“五一”小長假消費維權類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數據顯示,小長假期間共收集網絡購物類負面信息超6萬條。網絡購物虛假發貨、商品質量問題、售后服務問題成為重災區。“絕大部分團隊是通過壓低價格來吸引顧客。”徐震說。

  對此,四川西部鞋都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商業運營中心負責人唐菲深有同感:“直播貨物的客單價往往是線下銷售價的一半,都是選擇了相對低端的產品。”

  明顯低于市場價的貨物,更容易產生質量問題。5月底,成都市民魏雪就通過某直播平臺購買了一個9.9元包郵的手機殼。“當時看直播覺得不錯,結果到手后發現做工粗糙,味道也大。”不過想到才9.9元,她最終放棄申請售后。

  “通過低價吸引流量,而放棄產品本身的品質,如果大家維權意識進一步提高了,怎么辦?”在夏燕成看來,這樣的直播注定不能走遠。

  對此,淘寶內容電商事業部總經理俞峰表示贊同:“未來的直播,不該是簡單的帶貨,而應該是一個幫助品牌升級的過程。”

  唐菲也表示,目前,鞋都正在嘗試通過直播平臺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品牌和銷量的雙豐收,才能讓直播帶貨走得更好更遠。”






  • 上一篇:首批抗疫特別國債來了
  • 下一篇:東西部扶貧協作在四川已經織起一張既寬又密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