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9月07日
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 譜寫和諧發展新篇章
圖為第五場新聞發布會現場。
◎本網記者 丁瑤 文/圖
1950年11月24日,甘孜藏族自治州正式成立,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專區級少數民族自治州。今年是建州70周年,也是我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敢于擔當、主動作為,用心用情、砥礪奮進,不斷開拓創新,畫好同心圓、凝聚向心力,取得豐碩成果的70年。
70年砥礪奮進譜華章,句句精彩,篇篇輝煌;
70年風雨同舟筑夢路,條條光明,步步鏗鏘。
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中央、省委的極大關心支持下,120萬甘孜兒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15.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用勤勞和智慧譜寫了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嶄新篇章。
甘孜州就像渾然天成的一塊璞玉,鐫刻著多民族融合發展的歷史足跡,回蕩著農耕文明悠揚的牧歌,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原生態家園。在這里,勤勞智慧的各民族兒女和諧相處、共生共學、共事共樂,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進步的壯麗贊歌。
櫛風沐雨,薪火相傳;篳路藍縷,玉汝于成。
——創作歌舞、戲劇、曲藝作品近400余件、大型歌舞劇目20余臺,推進文態、形態、業態、生態“四態合一”。
——建成“風情小鎮”121個、“美麗村寨”458個,首次評選命名“最美縣城”7個、“最美鄉鎮”30個、“最美村寨”50個。累計創建國家級傳統村落71個、省級214個,均居全省第一。
——表彰獎勵見義勇為先進88人,創建基層平安單位4236個、州級平安家庭110戶、省州級“六無”村社區168個,形成平安建設常抓不懈、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濃厚氛圍。
——累計完成山植樹145余萬畝,路種花2200公里,河變湖(濕地)3萬余畝,完成城鄉庭院綠化、節點綠化、花?;êr花山谷景點打造2.8萬余畝。
回顧,是為了更好前行。70年來,我州保持著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繁榮穩定的良好局面。
畫出最大同心圓
情歌悠揚,鍋莊舞動,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康定市民在康定情歌廣場匯聚一堂,徜徉在歡樂的鍋莊里。只要不刮風下雨,每晚七點鐘,這是情歌廣場的“必備節目”。身著各式服裝的市民和游客齊聚共舞,儼然是一場民族大聚會。
“情歌廣場的鍋莊舞是世界各地游客來康定旅游的打卡地之一。作為管理社區,當盡心竭力為大家服務,讓大家感受到康定民族團結的良好氛圍?!笨刀ㄊ袪t城鎮光明社區黨支部書記劉曉霞說。
情歌廣場的“盛景”是光明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一個縮影。在光明社區辦公區,開展民族團結工作的生動照片、寫著“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標語激動人心;“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示范社區”“甘孜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社區”“甘孜州先進基層黨組織”“共產黨員示范團隊”“甘孜州文明社區”等金燦燦的獎牌彰顯著卓越的工作成效。
2014年,我州在全省率先啟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創建工作,是第一個把民族團結進步納入法治化軌道并頒布實施《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條例》的地區。
家住光明小區居民拉姆說:“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開展以來,社區與居民的關系發生了很大改變。社區不定期召開座談會、讀書會,每逢節日還舉辦茶話會。幫助群眾了解國家最新的方針政策,加強群眾意見建議征集,極大地增強了轄區群眾的參與感,營造了人人參與治理、人人服務社區的生動局面?!?/p>
我州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創建以來,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治藏方略和省委涉藏工作思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保障,健全創建工作體制機制。扎實開展宣傳教育,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八進”活動,實施民族團結進步“結對共建”,豐富創建活動載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更加堅固。緊緊抓住發展主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民生基礎。
我州的生動實踐,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實際、富有涉藏地區特色的創建之路,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應有貢獻,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2019年,國家民委命名我州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
我州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全面落實《宗教事務條例》,扎實推進藏傳佛教健康可持續發展。通過開展“愛國愛教愛家鄉”“五二三”學教、“同心同向”和文明和諧寺廟創建等活動,用廣大僧尼和信教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講解,引導藏傳佛教界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義、禮儀制度的同時,深入挖掘教義教規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對教規教義作出符合新時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引導僧尼和信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鞏固“人心向我”良好態勢。
緊緊扭住文化這個“根”與“魂”,樹立“甘孜文化塑造文化甘孜”理念,加強傳統物質和非物質文化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資源,實施“四個一批”工程,推進文態、形態、業態、生態“四態合一”,我州非遺歌舞數據庫數據總量居全國涉藏省(區)第一。大型民族音樂劇《康定情歌》和史詩歌舞劇《格薩爾》在美國、加拿大等國文化交流中贏得各國人民的高度評價。
加強宣傳教育,凝聚民族團結向心力。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八進”活動,“感黨恩、愛祖國、守法制、奔小康”主題教育活動,“愛國愛教、守法持戒、感恩利民”寺廟宣傳教育活動,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力實施“潤育”工程,切實開展宣教聚力、文化浸潤、文明引領、法治普及、典型示范五大行動,不斷占領和鞏固民族團結教育主陣地,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民智和民力。
服務大局顯作為
如今的甘孜州,“法治”一詞對于老百姓而言已經不再陌生。法的基層調解,猶如一陣陣沁人心脾的清風,吹進千家萬戶群眾的心里。除了道路兩旁隨處可見的法律宣傳標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法律“七進”活動,一次次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基層人民調解,更為全州農牧民群眾送上了一份可口的法治大餐。
“自己的住房想進入市場交易需要哪些手續?”
“別人借了我的錢不還,我可以通過法院幫助要回嗎?”
“離婚時家庭財產和小孩的撫養問題達不成一致,我該怎么辦?”爐霍縣司法局首創的“菜單式”普法深深吸引了圍觀的農牧民,在農牧區,農牧民群眾主動和司法局工作人員“對接”,要求了解自己迫切想了解的法律知識。
在推廣“菜單式”普法工作中,爐霍縣司法局收集各責任單位的“普法菜單”,統一審核匯總為全縣藏漢雙語的“普法菜單”。將《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作為必學內容,并組織宣講組赴各鄉鎮、寺廟開展法治宣傳活動;將農牧民群眾的“點單”普法內容按照群眾迫切需求的法律知識,結合“點單”內容聯系責任單位開展普法教育活動。
“菜單式”普法是我州創新法治宣傳的一個縮影。我州堅持把法治宣傳融于群眾工作、寺廟管理、鄉村治理等各個環節,深入開展“菜單式普法”,采取“司法部門理單、群眾點單、職能部門買單、社會評單”模式,深入開展“法律七進”、民族團結進步“八進”等活動5萬余場次,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普法活動,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普法效果。
我州堅持運用法治思維破解治理難題,持續推進全民學法提升法治素養,創新特色普法增強法治觀念,堅持嚴格執法彰顯法治權威,抓實為民司法維護法治公平,逐步形成“崇法向善、循法而行”的良好氛圍。積極推進司法調解進鄉村、立案服務進鄉村、巡回審判進鄉村、司法裁決進鄉村,讓群眾感受司法公正,自覺認同司法、信任司法、選擇司法,推動法治成為干部第一準則、群眾第一信仰。
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資源,創作普法和德育歌舞、戲劇、曲藝作品400余件,推進村社法治文化服務中心、體育設施和文化活動全覆蓋,樹推“時代楷?!逼涿蓝嗉认冗M典型,帶動農牧民學法用法思想觀念大轉變、行為習慣大改善,推動用法治規范社會行為、引領社會風尚。
隨著法治體系的不斷建全,我州法治良序也基本形成,在和諧穩定的大環境下,在公正公平的法治良序下,我州各族干部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我州打造楓橋經驗“甘孜升級版”,提升風險防范化解水平。積極探索標本兼治的“三山一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長效之策,建立了“黨建引領、矛盾聯調、邊界共治和牧羊式管理、規范化服務”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模式,打造了楓橋經驗“甘孜升級版”,連續三年實現群體性聚集事件、集訪非訪事件和群體性械斗事件“零發生”。緊緊抓住影響群眾安全感的社會治安突出問題,特別是區域性的頑疾問題,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實現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測評成績連續4年穩步提升,2019年度首次躍居全省第三。
建立完善重點地區排查整治常態運行機制,持續開展草場邊界、蟲草松茸、重點工程、校園周邊等治安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打掉涉黑涉惡犯罪團伙21個,整治治安亂點地區800多處。
生態甘孜處處新
曾經,在“靠山吃山,有水快流”的發展思潮下,我州曾一度偏離了對自然的正確認識,無序大規模地開發森林、礦產資源,給生態、植被造成了嚴重破壞,帶來了巨大的環境隱患和環境危機……
如今,蔚藍的天空、金色的陽光、綠色的草原、美麗的雪山……我州大美天成,是詩意棲居的家園,是生靈恒美的凈土。
在稻城縣香格里拉鎮仁村,57歲的村民同扎桑登愜意地坐在盛開的梨花樹下,品嘗著香甜的酥油茶。他說,義務植樹是村里每年都會進行的活動,一聽說要搞綠化,村里90多戶居民幾乎家家都要參與。
同扎桑登說,20世紀,因為土地少,村民們提起斧頭到處砍樹開辟土地,最后導致水土流失嚴重,黃沙漫天。年年夏天都會發生泥石流,村民們天天提心吊膽。國家實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后,人們放下斧頭,拿起鋤頭開始種樹,漸漸生態得到了恢復。
“這幾年家鄉美麗的環境吸引了許多游客,大家當向導、開民宿,生活越過越好,更加懂得保護和珍惜環境的重要性?!?/p>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州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重大部署,緊扣州委地總體工作格局,深度融入“三創聯動”,以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為主線,以“大規模綠化全川·甘孜行動”為統攬,大力實施“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等重點生態工程項目,“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下飽肚子”立體生態格局正在形成。
特別是2016年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5年來,累計完成山植樹145余萬畝、路種花2200公里、河變湖(濕地)3萬余畝,完成城鄉庭院綠化、節點綠化、花海花湖鮮花山谷景點打造2.8萬余畝。全州林地面積由天保初期的608.36萬公頃增加到696.18萬公頃、森林蓄積從4.31億立方米增加到4.84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從31.61%增加到34.8%;天然草原面積944.92萬公頃,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從77.63%增加到83.9%。
近年來,我州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為契機,全州林草部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持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保護全州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83個,面積554.4萬公頃,占全州國土面積37.1%,自然保護地數量、面積、類型均位居全省第一。保護野生動物34目106科652種,高等植物239科1090屬5223種,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不斷改善,各類野生動物種群和種群數量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通過采種、育苗及野外上山移栽等方式加大對雅礱江冬麻豆、康定云杉、五小葉槭極小種群實施搶救性保護,我州列入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此外,全州還擁有濕地面積72.76萬公頃,國際重要濕地1處。
回望征程,歲月如歌;展望未來,豪情滿懷。一個繁榮、平安、文明、美麗的甘孜,正昭示著我州的經濟一定會更加繁榮,社會一定會更加和諧,人民一定會更加幸福,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建州70周年 數讀和諧發展
民族團結
2014年以來
●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評選表彰常態化,創建全國和省、州民族團結模范集體465個,累計評選表彰示范單位724個、模范個人562人。
●堅持黨建聯動,把創建活動與少數民族干部培養同步推進,實現少數民族干部隊伍數量穩步增長,全州縣級領導班子中少數民族干部占62.14%。
法治建設
●深入開展“法律七進”、民族團結進步“八進”等活動5萬余場次,建成多元化解協調中心346個,建立各類調解組織及工作平臺4300個,設立流動黨支部180個,聘有專(兼)職調解員1.3萬余人。
●刑事案件發案率較2016年下降30.6%、破案率上升23%,打掉涉黑涉惡犯罪團伙21個,整治治安亂點地區800多處。
●表彰獎勵見義勇為先進88人,創建基層平安單位4236個、州級平安家庭110戶、省州級“六無”村社區168個。
生態文明建設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6.97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的47.09%,占全州國土面積的45.56%。
●常年管護森林面積9000余萬畝,累計完成人工造林、育林1334.4萬畝,森林撫育492.5萬畝,草原生態治理10953.13萬畝;
2016年以來
●累計完成山植樹145余萬畝,路種花2200公里,河變湖(濕地)3萬余畝,完成城鄉庭院綠化、節點綠化、花?;êr花山谷景點打造2.8萬余畝。
2016年以來
●成功預警預報53起地質災害,避免3600余人可能因災造成的傷亡。
本網記者 丁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