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1年06月03日
6月3日,全國多地媒體大咖奔赴四川成都,共赴一場閃耀智慧火花的盛會——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的2021中國報業創新發展大會,以“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邀請全國報業精英共論報業發展的創新與突破,探討報業轉型的機遇與挑戰,推進報業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大會將為2020年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頒發證書。人民日報社、四川日報報業集團、中國教育報刊社、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廈門日報等單位,將在大會主論壇環節做主題發言。
大會將圍繞“四個創新”舉辦分論壇,還將舉辦“2020年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展”,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等方式,對60家入選案例進行全方位展示。
作為大會的重要內容,6月2日至6月4日,舉辦全國報紙所辦新媒體負責人專題培訓班,通過考、學、觀、論相結合的方式,助參會學員提升融媒本領。
對本次大會,大咖們有哪些期待?將帶來哪些精彩演講?開班頭一天,培訓班學員有何收獲?□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魏馮
大咖看大會 關注“四個創新”,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本次大會關注“四個創新”,分別以“新發展階段報業的新使命與內容創新”“新發展理念下報業的新業態與技術應用創新”“新發展格局中報業體制機制創新”“新傳播環境下報業新聞出版活動監管創新”為題,舉行四個分論壇,從報業的內容生產、日常監管、體制機制等方面,學習交流新聞輿論工作開展成效,解析分享新媒體內容建設成功經驗,研究探討報業深度融合發展趨勢,謀劃部署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實施路徑。
作為分論壇發言嘉賓,貴州日報社編委、新聞宣傳管理辦公室主任趙國梁將圍繞平臺融合優化資源配置、移動優先組建“天眼戰隊”、打造自主可控全媒體聚通用“天眼云”平臺等方面探討機制創新探索;湖南日報社黨組副書記、總編輯、總經理鄒繼紅將以“深度融合以智取勝”為題發言,并表示目前報業駛入融合發展“深水區”,下一步轉型發展應該以“智”取勝——以智慧生產提升傳播力、智能驅動提升引導力、智庫服務提升影響力。
報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創新切入點在哪里?大咖們各抒己見。鄒繼紅認為,“體制機制創新很重要。如今新媒體、新技術的發展需要大批年輕記者參與,如何為年輕人提供生產好新聞內容的環境、如何建立好的人才激勵機制、研究設計更科學合理的薪酬分配辦法,激發人才活力和動力,還需在體制機制創新上突破思想阻力、制度藩籬”;在中國青年報社(含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黨委書記、中國青年網董事長張坤看來,深度融合發展要從一體化發展方向破題,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放大一體效能。趙國梁則認為,內容建設始終是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進行創新的核心。“深度融合發展要從好好‘說話’開始,把黨的主張、黨的理論、黨為群眾干的實事轉換成接地氣的語言,如果內容沒做到飛入尋常百姓家,做再多APP也沒有意義。”
對于本次高規格的大會,大咖們的期待各有不同。趙國梁期待能在會上聽到更多同行如何將傳播內容和技術進行有機結合的案例,學習如何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的先進經驗;鄒繼紅則期待能共同探討和研究體制機制創新路徑;張坤希望取長補短,研究如何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學員談收獲 培訓班內容豐富,提升融媒本領
作為本次中國報業創新發展大會的內容之一,全國報紙所辦新媒體負責人專題培訓班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新聞出版行業法律法規、互聯網生態治理與監管政策、媒體傳播領域新技術新應用、報業創新發展實踐經驗交流等。
6月2日下午,在四川日報報業集團編委會委員兼封面傳媒董事長、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總編輯方埜帶來《打造智媒體,構建“科技+傳媒+文化”生態體》的分享后,學員將他團團圍住,交流更多融合發展的思路。
“希望能從成功案例和先進經驗中汲取經驗為我所用,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路子。”齊魯晚報總編輯助理、果然視頻中心主任劉海鵬表示,作為省級都市報類媒體,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和封面新聞在智慧媒體建設、全員視頻化、技術賦能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這次培訓學習對新媒體建設和深度融合有借鑒意義。
“本次培訓正當時,為推動重塑主流媒體新業態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撐,更加堅定了我們積極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快媒體深度融合。”酒泉日報社黨委委員、黨群辦主任、總編辦主任蘭鑫表示,要將短視頻新聞和算法推送新聞等充分應用到融媒體發展中。
廣元日報社黨組成員、廣元新聞網總編輯何華安和蘭鑫觀點一致。“對我們基層新聞工作者,這次培訓是一場及時雨,既有理論深度、高度,也能指導實踐。”他對培訓班老師、天津大學新媒體與傳播學院院長陸小華的發言深有感觸,“市級媒體要打通與縣級融媒體的資源整合與協同,這對市縣媒體深度融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