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深刻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意義——論認真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四川日報    2021年10月21日

       □四川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成渝地區發展。從2020年1月首次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到2020年10月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川渝兩省市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望,為成渝地區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近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方面做了全面規劃,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成渝地區合作發展的“任務書”和“施工圖”,對加快推動成渝地區形成有實力、有特色的雙城經濟圈,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具有連接西南西北,溝通東亞與東南亞、南亞的獨特優勢。規劃區域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近6.3萬億元,生態稟賦優良、能源礦產豐富、城鎮密布、風物多樣,是我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發展潛力巨大。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分工體系面臨系統性調整。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深入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賦予成渝地區新一輪發展全新優勢和重大機遇。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符合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新形勢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布局的重大戰略支撐,也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有助于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助推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應當看到,成渝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仍與東部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在基礎設施、城鎮規模結構、產業鏈分工協同、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城鄉發展差距、生態環境保護、民生保障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于在成渝地區加快形成雙核驅動、全域共興的協同發展新格局,進一步縮小與發達地區差距,為實現共同富裕創造重大機遇;有利于吸收生態功能區人口向城市群集中,使西部形成優勢區域重點發展、生態功能區重點保護的新格局,進一步筑牢長江和黃河上游生態屏障。

  四川的每一次大發展都與國家大戰略緊密相關,從新中國成立之初以成都為樞紐的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到上世紀60年代的三線建設,再到新世紀的西部大開發等,都為四川在不同歷史時期實現追趕跨越提供了戰略動能、厚植了發展優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其戰略牽引力、政策推動力和發展支撐力前所未有,必將有力促進四川完善基礎設施新布局、塑造區域協同新格局、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培育創新驅動新優勢、形成全面開放新態勢、邁入綠色發展新階段,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一年多來,川渝合作乘勢而上,各項工作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今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開局之年,也是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起步之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必須繼續加速推進。我們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斷深化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意義的認識,緊緊抓住區域經濟格局重構的重大歷史機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加快落地見效,確保藍圖早日變成現實。




  • 上一篇:攜手共建新增長極
  • 下一篇:錨定戰略定位,“兩中心兩地”怎么建?

  • 本文地址: http://www.mtl1611.cn/html/xw/dzyw/7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