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1年10月26日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在川引起熱烈反響(三)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助于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助推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連日來,這一表述引發全省上下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緊抓發展機遇,在各自領域持續發力,共同助推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
建好通道強化平臺支撐高水平推進對外開放
仔細研讀《規劃綱要》,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執行官湯繼強發現一個重要細節——共計12章的《規劃綱要》中,唯獨第九章“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有6節,數量居各章之首。“這表明‘對外開放’放到了雙城經濟圈建設十分重要的位置。”
的確,成渝地區雖具備建設內陸開放戰略高地的良好條件,但由于地處西部,與沿海相比差距仍不小。據四川省相關課題調研組統計,目前成渝地區有外商投資企業近1.9萬戶,數量在全國19個城市群中排第四;川渝地區的自貿試驗區和國家級新區數量與京津冀地區持平,國家級經開區數量甚至高出粵港澳大灣區2倍有余。然而,數量雖多,但產出效益卻有限——成渝地區高鐵通道單位面積密度僅為0.5公里/平方公里,不到長三角的一半;四川、重慶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也均不足上海自貿試驗區的1/2;成渝地區國家正式開放口岸僅3個,數量只是京津冀地區的1/3、長三角的1/15、粵港澳大灣區的1/19……
“作為行業部門,我們已經盼了很久!”四川省政府口岸物流辦副主任張巖說,《規劃綱要》對加快構建對外開放大通道作了清晰謀劃,非常振奮人心。“我們已與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商定,今后幾年將在規劃協同、口岸建設、戰略通道、水運物流、航空物流、公路物流、區域物流、物流產業8個方面開展合作。”
從基礎設施共建共通,到開放通道、平臺共用共享,過去一年多來,分別從成都和重慶駛出的中歐班列翩翩跳起“雙人舞”——2021年1月1日,首列中歐班列(成渝)號列車正式從成都和重慶出發,從此成渝兩地開行的中歐班列全部冠以“成渝”名號,不再分彼此。今年以來,該班列開行數量占全國開行總量的30%。“《規劃綱要》對中歐班列(成渝)號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我們將進一步集中對接中歐班列干線運力資源,加強分散貨源組織。”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鄭泉峰介紹,近年來成渝兩市不斷積極優化中歐班列線路布局,推動中歐班列(成渝)統一品牌運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推進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為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助力成渝共同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精神,在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深化口岸及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等方面重點著力,以提升對外連通水平為導向,加快提升雙城經濟圈的門戶樞紐功能。”成都市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說。
變開放優勢為發展優勢聚力打造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
如果說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著眼于打造雙城經濟圈的“硬件”,那么推動生產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則是升級雙城經濟圈的“軟件”。
“《規劃綱要》把‘內陸開放戰略高地’與‘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并列起來,邏輯清晰且意義重大。”湯繼強認為,打造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當前至少有三大基礎:從物理空間看,雙城經濟圈位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在這樣的物理架構中承擔起了東西雙向互濟的門戶樞紐功能,本身就具備了打造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的要素;從經濟體量看,雙城經濟圈的地區生產總值近6.3萬億元;從產業基礎看,41個工業大類四川幾乎全占,重慶也有39個,整個雙城經濟圈工業門類齊全。
打造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既是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奮斗方向,也是建設國際一流城市群的題中之義,還是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內在要求。其中,高水平推動自貿區建設,是更好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抓手。
“《規劃綱要》提出,建設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并明確要‘加大力度推進首創性、差異化改革’,讓我們更加堅定了發展信心。”四川省商務廳協調指導處副處長鄭穎亨介紹,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示范區建設,重慶市、四川省此前已組建專班,并起草了《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總體方案(建議稿)》。“特別是在開展差異化探索方面,我們將重點圍繞金融、科技、醫療、貿易、數字經濟、開放通道和口岸建設等領域開展先行先試,著力解決產業培育、行業發展、企業經營中的痛點、堵點、難點,更好統籌流動型開放和制度型開放。”
同是國家級新區的四川天府新區和重慶兩江新區,近年來在高水平推進開放平臺建設方面的合作不斷走深走實。天府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雙方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書,將加快建設數字經濟、創新協同、汽車制造等八大產業聯盟,不斷推動兩個國家級新區在開放、創新、產業、改革、城市、人才、治理、生態、黨建9個方面合作取得突破,形成共建共創共享共贏的新格局。
“《規劃綱要》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對外交往中心,相關推進工作已經在路上。”四川省科技廳副廳長陳學華說,此前省科技廳會同重慶科技局主動謀劃、持續深化與“一帶一路”國家科技交流與合作,力爭成為國家西向南向開放創新橋頭堡。“尤其在共建‘一帶一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方面,我省將聚焦成渝地區優勢產業,布局建設一批國際技術轉移機構,做強做實四川西部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中國-歐洲中心等技術轉移機構。”
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還要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為此,《規劃綱要》在高標準建設市場體系、持續轉變政府職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登記注冊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川渝兩地市場監管部門將以市場主體“一件事”視角整體設計,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推行“川渝‘一件事’主題套餐服務”,著力推動市場監管領域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異地互辦互發,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市場準入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