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2年04月25日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君芳
一季度,在內外環境超預期變化、挑戰性和不確定性增多的情況下,全省經濟平穩開局。梳理21個市州一季度成績單,不難看出市州之間呈現出你追我趕的良好發展態勢——21個市州中,有16個市州GDP增速跑贏全省平均水平,其中9個市州增速達到或超過6.0%。
市州之間,你追我趕的動力源在哪里?下一步,各市州將如何發力穩增長?
GDP增速如何保持?
工業挑大梁
重大項目和龍頭企業很關鍵
發展動力在哪里?記者梳理了一季度GDP增速跑得快的市州,幾乎有一個共通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較快,展現出工業對穩增長的中流砥柱作用。
一季度GDP增速排名全省第一的涼山,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12.7%,同樣位居全省第一。宜賓和綿陽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為9.1%、8.9%。
“工業挑大梁”,各市州怎么挑?重大項目、龍頭企業是關鍵。
“去年下半年,白鶴灘水電站和烏東德水電站這兩個超級水電站正式投產發電。得益于此,今年一季度涼山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30.5%,拉動全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5個百分點。”涼山彝族自治州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道,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和“硬支撐”,去年以來,涼山實行專班推進、督導曝光,有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提速。
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8.9%的眉山,近年來在重大項目上也有不少突破。去年,通威太陽能眉山公司實現產值101億元,成為眉山市第一家百億企業;今年1月,又一個百億級項目——杉杉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在眉山開工,項目達產后,將實現年產值100億元以上。
將今年確定為“產業項目攻堅年”的內江,一季度收獲頗豐:明泰微電子產業園項目正式投產,開建“紅牛”全國最大生產基地。重大項目的投產和開建,有力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內江一季度GDP同比增速達到6.1%。
下一步如何穩增長?
重視服務業發展
重視產業鏈培育
平穩開局之后,下一步怎么做?從全省層面看,服務業雖然受疫情影響恢復難度大,但四川服務業增加值增速領先全國的優勢明顯,對GDP增速貢獻比例最大。
再看市州,一季度,成都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8.1%。2021年全年,這一貢獻率為69.4%。
精準施策。成都發布“助企健康發展30條”,允許臨街店鋪有條件開展外擺經營和各類促銷活動。雅安出臺39條政策措施為服務業紓困解難,今年將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繼續分別按10%和15%加計抵減應納稅額。
長遠謀劃。綿陽、內江等地相繼發布“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綿陽提出加快建設“4+3+N”服務業體系,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內江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0%左右。
穩增長,不少市州高度重視產業鏈的培育。
去年底,成都明確了集成電路、軌道交通等方面的20條產業鏈,由市級領導擔任產業鏈“鏈長”。眼下,各個重點產業鏈正在建立并動態更新產業鏈培育企業庫,抓緊制定針對該產業鏈的專屬扶持政策。
瀘州“鏈長制”初見成效。一季度,七大產業生態鏈增加值同比增長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下一步,該市將加快推進重點工業產業生態鏈“鏈長制”,推動重點工業項目加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