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2年06月14日
□四川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依靠創新驅動塑造發展優勢,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不斷開辟高質量發展新境界,回答了我省如何建設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問題,指明了下一步工作的重要著力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四川發展也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必須站在更高起點謀劃發展,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四川是經濟大省和人口大省,在全國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四川發揮獨特優勢、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全局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目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四川而言,建設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已成為服務大局的迫切要求和自身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必須落實“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攻方向”等重要要求,緊密結合自身實際,構建富有四川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成為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戰略支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設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我們要全面落實“四個面向”要求,堅持一頭抓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一頭抓產業技術創新和全社會創新創造,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推進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和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支持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高標準建設天府實驗室和國家實驗室四川基地。緊緊依靠創新驅動,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塑造我省發展優勢。
經過多年發展,我省工業“5+1”、服務業“4+6”、農業“10+3”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建設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當前要從著力健全現代產業體系的角度,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融合,不斷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要從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角度,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著力推進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要從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角度,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要從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角度,打好重點領域改革攻堅戰,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
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我們要正確認識四川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規律,深入把握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支撐高質量發展內在統一的關系,用實干擔當一步步把美好藍圖變成現實,在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上邁出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