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一見·從三組辯證關系,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年12月15日

復雜變局下,中國經濟大船如何乘風破浪持續前行。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會議作出的這一深刻論斷,彰顯了黨中央對時與勢的準確把握,蘊含著“穩”與“進”、“立”與“破”、“謀”與“干”的辯證關系,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提供了科學方法論。

圖片1.png?x-oss-process=style/w10

“穩”與“進”

“穩”與“進”相輔相成、辯證統一。

新時代以來,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此次會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以進促穩、先立后破”,釋放出重要信號。

“穩”是大局和基礎。回望這一年的中國經濟,“總體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穩,給人一種支撐感、力量感和推動感。

談明年工作,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要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胸懷“穩”的大局,抓好“穩”的基礎,才能為“進”不斷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進”是方向和動力。穿越激流險灘,開辟新的壯麗航程,尤需“進”的精神和力量。

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擺在9項重點任務首位的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再來看“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一項項重點任務中,“進”的要求貫穿其中。

“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把握“進”的方向,培育“進”的動能,高質量發展之路才能行穩致遠。

“立”與“破”

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把握好“立”與“破”的辯證關系尤為重要。

在去年全國兩會上,談到推進“雙碳”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叮囑:“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

先立后破,兼顧的是當前與長遠,為的是避免“未立先破”或“只破不立”。“不能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這不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再如,抓新興產業發展,不是要搞一刀切、大呼隆,更不能把傳統產業扔了。今年9月到浙江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數字經濟、虛擬經濟,一定不要忘了實體經濟是基礎”。

“該立的要積極主動立起來,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堅決破”。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點明要旨。

“謀”與“干”

近年來,在中國經濟沿著高質量發展航道前行的道路上,我們深化了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

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

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

“五個必須”的深刻論述揭示出重要的治理經驗,尤為寶貴。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做好明年經濟工作,關鍵還是在于抓落實。

“這里我著重強調一下抓落實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從4個方面提出明確要求,“要不折不扣抓落實”,“要雷厲風行抓落實”,“要求真務實抓落實”,“要敢作善為抓落實”。

“落實”二字重千鈞。

“要深刻領會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字里行間透露出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

乘勢而上,時不我待。前進道路上,只要我們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一定能夠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策劃:杜尚澤

撰文:林欣雨

編輯:溫騰 王萍萍

校檢:吳玥

攝影: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視覺:畢曉洋 虞東升

責任編輯:溫騰


  • 上一篇:習近平向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成立50周年慶典致賀信
  • 下一篇: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赴廣西南寧考察,重點關注哪些問題?

  • 本文地址: http://www.mtl1611.cn/html/xw/dzyw/9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