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4年04月24日
◎2024年甘孜融媒第一采訪團
去往華丘光伏電站的山路顛簸,車輛經過揚起漫天黃沙,當塵土散去,出現在眼前的光伏板群,像一層會呼吸的暗色鎧甲,貼合著華丘山脊連綿起伏,在日光的照耀下隨著視角的變換顯得波光粼粼,猶如一汪淌在山頂的湖泊。
這個屹立于海拔4200米至4399米之間的龐然大物,就是九龍縣華丘光伏電站項目,項目占地4800畝,屬于高原山地光伏項目,華丘光伏電站EPC項目總包部項目總工劉小平說道,“這里海拔高,在冬天作業,我們很多工人都凍得脫皮了”。
歷經324天,克服了高海拔施工,作業環境艱苦、氣候惡劣、施工難度大等諸多困難,累計229824根灌注樁,19152組光伏組串,累計53.62萬張雙面玻組件,76個光伏方陣,36.036km場內35kV集電線路,20.831km220kV送出線路。
項目于2023年12月26日09時順利投產發電,總裝機容量250MW,現累計發電7677萬千瓦時,節約標煤3萬噸,減排CO2 7.6萬噸,從溪古水電站并入四川電網,最終并入國家電網,將高原綠色能源輸送至全國各地。
“我們的項目在建設中始終堅守綠色底線。”華丘光伏電站EPC項目總包部項目總工劉小平指著光伏支架向記者介紹道,“我們嚴格把控標準,結合當地牧業需求,將光伏支架增高,光伏組件最低離地高度1.8米,滿足植被生長需要,保障牛羊放牧空間,實現‘牧光’互補,切實做到了守護綠水青山,堅持綠色發展。”
在建設期間,項目承建方持續創新和改進技術,優化施工方案:灌注樁采用自密實混凝土澆筑,確保了澆筑質量,提高施工效率;項目采納了一體智能化電站設計理念,摒棄傳統電纜而采用光纖電纜,運用高集成、低功耗的智能單元,劉小平解釋道:“這一創新設計有效降低能源消耗與浪費,減少運營成本。”光伏陣列區采用國內馳名的雙面雙玻組件和較先進的逆變器,在有效提升發電量、降低度電成本的同時,還具備智能、高效、安全、可靠。
在海拔四千米高原上,華丘光伏電站點亮了清潔能源可持續未來的“火把”,而這個項目的建設更是通過“光伏+就業”“光伏+基礎設施提升”“光伏+志愿幫扶”等一系列措施,帶動了當地農牧、旅游、交通等產業發展,樹立了“光伏+N”的效益標桿。
陳文杰是九龍縣本地人,大學畢業后曾嘗試多種就業,在得知自己所在的鄉要建設光伏項目時,他高興不已,不久前他來到華丘光伏電站,做起了現場網格員。光伏電站時,陳文杰連連夸贊:“華丘光伏項目使我們本地的資源得到有序利用,我們也依托這個項目實現了增收創收。不僅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增加了個人的收入,還積累了光伏建設和管理的經驗。”
據了解,2019年9月,九龍縣總投資348億元,總裝機2400MW的孟底溝水電站建設項目開工,目前項目有序推進;預計2028年10月,大壩將開始澆筑,2032年9月實現全部投產發電。
2022年8月,總投資19.76億元,總裝機390MW的九龍河溪古、斜卡水電站水光牧光伏發電項目開工,目前該項目已全部投產,實現了九龍縣光伏項目從無到有的突破。
九龍縣光伏項目均采用“光伏+鄉村振興”“光伏+旅游”“光伏+產業帶動”“光伏+生態治理”為理念的“1+N”開發模式,以清潔能源為基礎,延伸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就近就地就業,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據九龍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李曉芬介紹,近年來,九龍縣依托水電資源稟賦全力推進清潔能源發展,結合本地清潔能源發展特點,積極探索“源、網、荷、儲”發展模式。在高效利用和開發縣域內水能、光照等資源的同時,在項目建設中始終堅守綠色底線,促進畜牧業等產業可持續發展,為縣域經濟發展鍛造新引擎,賦能綠色新能源產業經濟走上“快車道”。
下一步,九龍縣將認真執行貫徹好清潔能源發展大會精神,以積極融入甘孜州清潔能源基地為發展目標,全力以赴為清潔能源的發展提供最優服務、最強保障,切實將九龍縣水電資源優勢轉化為全州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助力,探索清潔能源高效利用新途徑,拼出一條九龍特色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為甘孜州建設國家重要清潔能源基地貢獻九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