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4年07月16日
綠滿群山風景美。
◎2024年甘孜融媒第三采訪團 文/圖
新龍縣地處甘孜州中部,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海拔的高差,造就了雪山草甸、冰川湖泊等景觀。這里群山環抱,原始森林,蜿蜒的雅礱江繞城而過。立足大自然的饋贈,新龍縣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生態作為立縣之本,目前該縣森林面積473669.5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1.26%,居全省第三,全州第二; 生態紅線面積5875.8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63.16%,全縣有各類珍稀野生動植物92種、水支流59條,境內有6個國家、省、縣級自然保護區。
立足稟賦顯優勢
厚植生態底色助發展
新龍縣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原則,時刻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穿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頂層設計,納入縣委、縣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高位強勢推動各項創建工作。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綠色發展”的要求,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四大家”分管領導為副組長,22個職能部門(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省級生態縣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編制了《新龍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規劃》、制定了《新龍縣省級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實施方案》、全面推行“河長制”、制定“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等,不斷優化人居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近年來,該縣圍繞城鄉環境治理和河(湖)長制工作,積極開展河道治理、嚴厲打擊非法砂石采挖等,有效保護國家礦產資源;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硬件設施,該縣的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和生活垃圾焚燒廠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龍縣拉日馬鎮黨委書記澤仁扎西告訴記者,“我們利用每年植樹節,組織干部職工、黨員干部和志愿者開展種草和植樹造林。緊扣森林草原防滅火,動員200名護林護草員,覆蓋轄區1692平方公里,落實全年365天最小單元巡防守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一如既往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該縣全面開展全民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利用“3·11”州生態日,“6·5”世界環境日鼓勵群眾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黨委政府領導、人大政協監督、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聯動機制。全面開展“全域無垃圾 新龍更美麗”整治行動,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取得成效,群眾生態文明建設滿意度、參與度不斷提升。
綠水青山同守護
打造生態宜居新福地
近5年來,新龍縣累計實施封山育林4.68萬畝、人工種草0.5萬畝、公益林保護1334.72萬畝。 生態環境的改善,讓雪豹、歐亞猞猁、兔猻等珍稀野生動物對新龍“情有獨鐘”。
新龍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羅楊介紹說:“近年來,新龍縣堅持‘再窮不能窮環?!?,投入‘真金白銀’集中攻堅、取長補短,累計投入資金3億元,建成了城市污水處理廠、縣城管網改造、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廠、縣城醫廢處置中心等生態保護重點項目30個。2022年榮獲省級衛生城市榮譽稱號,2023年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示范縣,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成效顯著?!?/span>
近5年來,該縣投入近1000萬元用于大氣、水環境質量監測。累計投入近2000萬元實施全縣各鄉鎮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項目,縣級財政每年落實1000萬元用于雅礱江沿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該縣空氣優良天數率達100%,空氣質量常年排名全省前十,全縣省控斷面水質均達到國家2類及以上標準。該縣還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把項目建設環保準入關,充分運用環保準入“調節器”,將環境保護從“末端治理”變為“源頭控制”。同時,以企業自查、縣級督查的方式對全縣所有產排污企業、飲用水源地保護情況等進行全面深入檢查,并通過“雙隨機”移動執法,查處環境類行政案件33起,處罰金額340.7萬元。
按照高原縣城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工作要求,該縣創新理念、敢于實踐,在涉藏地區率先試點研發小型垃圾無害化高溫熱解技術。今年再次投入近3000萬元,繼續優化第三代工藝技術,建設更加科學、合理、環保的50噸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廠以及16個鄉鎮垃圾壓縮轉運站。
綠色產業強發展
書寫生態新龍新篇章
圍繞“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目標,該縣以原生態的山、水、人文、氣候為靈魂,推動非遺、文物、文藝、文創等要素進景區,緊扣全州“三環一帶二地”和新龍“一心兩廊三核多節點”全域旅游發展格局,以丹霞地貌為顯著特點的云上紅山為核心,以拉日馬石板藏寨、“九天瑤池”措卡湖、博美仁乃特色村寨3個AAA級景區為基礎,強力打造全景觀覽、科考探秘、文化體驗、主題度假等一體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近5年來,該縣累計接待游客32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0億元。
同時,按照“一心三帶兩基地”的農業產業總體發展思路,該縣投入2億元,建設了大蓋、雄龍西、博美3個示范園,打造雅礱江流域大豆果蔬現代農業園區;投入700萬元,建設青貯飼料加工廠。該縣按照種植規?;?、利益共享化、產業品牌化“三化”模式,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新型農業,企業每年向各村兌現分紅約600萬元,實現農牧民增收、村集體經濟壯大、企業增產增效,打造“三方共贏”新龍樣板。
從紅山深處到雅礱江畔,從拉日馬藏寨到措卡湖邊,廣闊的新龍大地上到處都是綠色的畫卷,山川江河共同奏響一曲綠色的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