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破浪前行寫華章

《甘孜日報》    2016年01月12日

——巴塘縣“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汪玉瓊深入甲英鄉波戈溪村調研扶貧工作。

巴塘連北京晚會演出現場。


建設中的教育園區。

縣醫院新建成的住院大樓。
    感言
    中共巴塘縣委書記 汪玉瓊
    盤點“十二五”,我們致力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深化改革蹄疾步穩,率先撬動金融支持農旅產業發展,夯實投資支撐,全縣經濟朝著一產狠抓特色、二產主攻水電、三產蓄力攀升的方向穩步邁進,連續三年被評為重點項目推進先進縣;我們堅持財政支出向民生事業傾斜,實現教育就業、殘障救助、社會募捐、關愛軍烈、公立醫院改革等工作居全州前列,我們注重運用法治方式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對涉及改革發展穩定的大事、要事,對關系群眾利益的急事、難事,果斷決策,有力化解,有效處置,形成了一批主動創穩新經驗和依法治理新機制。我們著力豐富精神文明創建和群眾工作載體,推進“一中心三覆蓋”校園文化建設,重磅推出弦舞巴塘、大手牽小手、巴塘連北京等高端文化交流活動,為邁向小康社會樹立了自信、凝聚了人心。我們研究出臺了村干部雙優評選、優先從優秀村干部和黨員中招錄網格員等多項關愛激勵干部措施,研究實施了《愛國守法寺廟考核暫行辦法》、《村干部選任標準》等辦法制度,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系統、規范、科學、管用的黨委管黨新機制。五年來,我們守望相助、克難奮進,創造的成就激蕩人心、鼓舞士氣,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影響深遠,經過五年的艱苦奮斗,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巴塘已經勝利完成了“十二五”發展目標,站在了一個嶄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應該滿懷豪情、闊步前進,努力建設巴塘更加美好的明天!
    數說十二五
    2015年,巴塘縣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6億元,比2010年增長94.1%,年均增長12.3%;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98.7億元,是“十一五”的5.13倍;預計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從2010年的3243萬元增長到2015年的10023萬元,年均增長25.3%。;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7億元,比2010年增長96.9%,年均增長14.5%;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04元,比2010年增長83%,年均增長12.8%;預計農牧民人均收入6898.5元,比2010年增長178.3%,年均增長23%。
    張遠富 賴禎鵬
    五年,在歷史長河中僅是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然而于巴塘,卻注定是其發展史上引人注目的精彩篇章。
    “十二五”期間,鵬城巴塘破浪前行——經濟總量在飛躍、后發優勢在凸顯、發展動力在增強、群眾幸福指數在提升……巴塘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向著現代、生態、人文、平安、小康的宏偉目標加速前進。
    這五年,巴塘對于認定認準的事情、百姓擁護的事情、承諾兌現的事情,無論問題多難、矛盾多大、標準多高,始終持之以恒、不畏艱難、心無旁騖地抓推進、抓落實,善始善終、善做善成。五年的不懈努力,全縣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活力更加旺盛,社會事業更加繁榮,民生改善更加有力,生態環境更加平衡,社會管理更加有序,社會大局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經濟社會發展
    邁上新臺階
    五年間,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2015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6億元,比2010年增長94.1%,年均增長12.3%;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98.7億元,是“十一五”的5.13倍;預計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從2010年的3243萬元增長到2015年的10023萬元,年均增長25.3%。;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7億元,比2010年增長96.9%,年均增長14.5%;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04元,比2010年增長83%,年均增長12.8%;預計農牧民人均收入6898.5元,比2010年增長178.3%,年均增長23%。五年實現縣域經濟綜合評價在全省排名上升7位,居全州第7,南路第一,財政收入、農牧民收入增幅居全州前列。
    基礎設施建設
    邁出新步伐
    五年間,全縣基礎設施建設邁出了新步伐。累計投入2.56億元建成175.5公里村通達公路和444公里村通暢公路,隨著98公里的夏邛至格聶公路貫通,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1444公里。建成10個鄉鎮客運站、119個村級招呼站、公路安保護欄81公里。投入資金2.67億元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巴楚河引水工程落地實施;新建、維修整治全縣農牧區水渠66.72公里,新增灌面2300畝,改善灌面7500畝。建成供水工程303處,解決了4.69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投資25億元的川藏聯網巴塘段工程竣工投運,電力輸出瓶頸得到破解。完成波密、竹巴龍、蘇哇龍三條35KV輸變電線路工程以及波密、拉哇、波戈溪10KV配電線路建設。對電網無法覆蓋地區采用光伏發電方式解決群眾用電問題,全面消除了無電戶。新建光纜830公里、基站105個,信號覆蓋全縣120個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8.36%。新增手機用戶9000戶、寬帶用戶2423戶、光纖電視用戶4000戶。
    特色產業發展
    實現新突破
    五年間,特色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掛牌成立黨巴紅軍小學,建成《巴塘弦子數據庫》,成功舉辦“弦舞巴塘”、“秋月弦音”、“巴塘連北京”、赴臺灣文化交流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動和“2015首屆中國甘孜巴塘戶外旅游嘉年華暨中法山地車邀請賽”,積極探索“農旅互動、文旅互動、體旅互動”的融合發展之路。扎實推進萬畝馬鈴薯、萬畝玉米和千畝蔬菜、千畝瑪咖、百畝酸石榴、600畝南區海椒等特色種養基地建設,努力打造瑪咖、核桃等特色品牌。大力扶持33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積極嘗試“農校對接、農企對接、軍地共建”特色產品銷售新模式,實現農牧民群眾持續增收。首創資源入股方式,推進縣屬水電資源合作開發,建成拉拉山電站、郎達河電站、中咱電站,新增裝機13萬千瓦。
    社會事業
    取得新進展
    五年間,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完成教室危房改造16300平方米,投入3.5億元,打造可容納5000人就讀的教育園區,新增教學用房10萬余平方米,學校建筑總面積達到35萬余平方米,初步構建了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中等教育、職業教育為一體的藏區一流教育體系。設立100萬元基金引進緊缺醫療人才,建成縣醫院醫技大樓等項目和4個鄉鎮標準化衛生院、60個村衛生室,進一步健全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先后投入8766萬元全力實施73個“五大扶貧”工程項目建設,減少貧困人口9157人,貧困發生率從2010年的43.61%下降到19.71%。完成21個四小工程、產業項目、民族新村項目,實施農田水利、人畜飲水、村內道路、基本農田、千橋工程等基礎設施項目,完成13個村493戶2706人易地移民扶貧搬遷工程。2015年,啟動了扶貧攻堅行動,強化“六個精準”動態管理貧困對象,清理4777名不符對象,對核對后的全縣2050戶9042名貧困對象摸清底數,制定詳細脫貧計劃和幫扶措施,夯實了脫貧基礎。特殊困難群體保障補助標準不斷提高,城鄉低保、五保供養、孤兒供養月人均補助水平分別達到323元、95元、350元、904元,較“十一五”末分別提高31%、50%、57%、12%。啟動實施中咱、措拉敬老院和縣城社會福利救助中心建設,全縣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19%;積極開展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工作,城鄉自付費救助比例分別達到70%、68%。五大保險覆蓋面不斷延伸,為全縣農牧民補貼購買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9%,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70%。殘疾人“量體裁衣”幫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深入實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率先嘗試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和愛心幫扶新途徑,設立“貧困農牧民就業援助基地”和“大中專青年創業基地”,解決了718人的就業問題。財政支持就業力度、“9+3”學生畢業登記就業率、殘疾人個性化服務、退伍軍人和烈士遺屬關愛等走在全州前列。五年來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550人,失業登記率控制在4.2%以內。雙流、新津對口支援巴塘以來,在改善民生、破除發展瓶頸等關鍵環節傾情傾智傾力,第一時間啟動實施“雙巴同心·漢藏一家2+6行動計劃”,構建了規劃、項目、人才、產業、金融、教育、衛生等全方位的援助格局。投入1.09億元實施的60個援建項目,成為老百姓最滿意的民生工程。 
    生態文明建設
    上到新高度
    五年間,生態文明建設上到新高度。全面深化省級衛生城市創建,啟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堅持依法行政,動真碰硬深入整治86戶違法占地非法建設和215戶違章建筑,有力維護法律尊嚴和城市形象,城市管理逐步規范。穩步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草原沙化治理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完成303萬畝草原沙化治理、440萬畝禁牧、1665萬畝草畜平衡工作,全縣森林覆蓋率提升至46.6%。強力推進水源地保護、地質災害治理等生態防治工程,新建巴久河防洪堤等五處堤防13.7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6平方公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3.8萬畝并通過國家檢查驗收;啟動中心絨土地確權試點工作;依法關停佛光水泥廠并通過省級驗收。
    這五年,巴塘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自然災害頻發、多重矛盾交織的嚴峻形勢和挑戰,從容應對、搶抓機遇、開拓進取、攻堅克難,統籌抓好“發展、民生、穩定”三件大事,完成“十二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全縣經濟社會步入了跨越轉型、加快發展的快車道。
    五年勵精圖治,雖艱難曲折,但眾志成城。“十二五”已經收官,“十三五”已經啟程。站在新的起點上,巴塘人民堅信,全面深化改革的滾滾大潮,將沖開一切阻礙發展、束縛活力、抑制創新的藩籬,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再攀新的高峰。
     
    
  • 上一篇:彈指五年話跨越
  • 下一篇:夢想在砥礪奮進中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