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入了合作社奔康不用愁

甘孜日報    2017年07月24日

飼養員正在添加豬飼料。

   ■縣委中心報道組 張德禧 /

   “以前想賺錢必須要出遠門,又苦又累,還擔心拿不到工錢,現在在家里就能掙錢,還可以照顧家人。”717日,道孚縣麻孜鄉小各卡村貧困戶村批高興地對筆者說。據了解,麻孜鄉為了幫助貧困戶找準致富產業,因地制宜成立了6個互助脫貧農民專業合作社,并引進內江市東興區富美康養殖公司專業發展養殖,幫助貧困戶培訓技術、尋找市場,貧困村村民走上了產業脫貧奔康路。

   “我以前還能到外面去打工,由于積勞成疾,現在重活干不了,掙不了錢。而且,出門在外吃住啥都要錢,掙的工錢所剩無幾,很不劃算。今年,鄉上將我們幾個村一起成立入股合作社,我在合作社做一點零工,不僅有工錢,年底還可以分紅,有了固定收入,我們一家脫貧就有希望了。”功龍村貧困戶洛絨達瓦說。

   麻孜鄉堅持政府主導、群眾參與、連片開發、抱團取暖的原則,成立了麻孜鄉互助脫貧農民專業合作社,整合全鄉6個貧困村,每村15萬元,共90萬元的產業周轉金和每村2萬元,共計12萬元的精準扶貧黨員示范工程,加上郫都區援助的90萬元,共計192萬元入股,并在非合作社成員的溝爾普村以630/畝流轉土地33畝,實現貧困村與非貧困村的合作共贏。

   麻孜鄉共有6個貧困村,占全鄉行政村總數的42.86%,共有2071154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81戶,占全鄉總戶數的22.35%;建檔立卡貧困人數981人,占全鄉總人口的23.20%,全鄉村民經濟收入基本依靠傳統種植業為主、零星養殖業為輔,兼營少量運輸業及手工業,經濟來源單一無任何集體經濟,因6個村都在全國貧困線標準以下而被列入貧困村。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2016年底,鄉上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內江市東興區富美康養殖公司。標準化的養殖場圈舍、科學的糧食配比、良好的采光和室內溫度,冬天還有地暖和監控設備,高科技、專業化的養殖理念,顛覆了村民傳統的散養模式。“目前,養殖場已完成建設,引進了9個品種豬,以后可以通過監控近距離了解豬的生長情況和餐食情況,”內江市東興區富美康養殖公司法人代表張健康介紹說,豬的適應溫度在1825度,道孚自然環境條件非常好,豬吃的都是本地出產的青稞、土豆,科學配方、科學養殖,現在豬的長勢良好,完全超出了預期。同時,養殖場已與成都億米米科技有限公司、雪域精靈銷售平臺簽訂訂單協議,徹底解決銷路問題。

   按照入股分紅協議,今年,麻孜鄉互助脫貧農民專業合作社將獲得保底22萬元的分紅、養殖場利潤的10%作為分紅,合作社計劃在2017年底預計出欄生豬3000頭,經濟效益達到180萬元,合作社分紅18萬元左右,保守估計麻孜鄉互助脫貧農民專業合作社今年的收入在40萬元左右。

   據了解,麻孜鄉互助脫貧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合作協議為保障,不斷開拓產品市場,延伸產業鏈條,拓展農業功能,做大做強種養基地,增強“造血”功能及自我發展能力,下一步,將著力打造一個大中型現代化養殖基地,實現年產生豬1000頭,肉牛1500頭,建設140畝蔬菜大棚,構建有利于群眾持續增收的扶貧產業基地。

   “我們按照‘貧困戶+貧困村+基地+公司+市場’的新型農業經營模式,將6個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周轉金整合,連片開發、打捆實施、抱團取暖。引進內地具有實力的專業合作社聯手,撬動社會資金注入,在貧困村現有的基礎上,高起點、高標準和高水平創建基礎設施先進、科技含量高、運行機制靈活、帶動輻射效應明顯的產業,通過建好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發展。”麻孜鄉黨委書記白馬益西滿懷信心地說。

  • 上一篇:康定銀企簽訂融資合作協議
  • 下一篇:康定市法院以庭審助推廉政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