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丹巴縣:嘉絨文化扮靚美好生活

甘孜日報    2017年09月21日

    ■桑珠 白鴻濤 本網記者 蘭色拉姆

    “羅布,這里稍稍畫重一點;爾西,把色盤準備好。”9 15日,記者走進丹巴縣團結街54號的嘉絨匠人藝術工作室時,蔡虹正為學徒指導。

    環顧工作室,只見長方形的辦公桌上堆著一摞摞的繪畫資料,兩名身穿嘉絨藏服的小伙兒正在桌旁認真作畫;墻上掛滿了精美的有嘉絨特色的油畫、木版畫,一幅《阿米戈爾東》油畫更是占據了大半墻壁。

    20153月,在丹巴縣委宣傳部的支持下,我和朋友降初正式成立了‘降初扎西嘉絨匠人藝術工作室’,‘挖掘嘉絨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資源,彰顯丹巴文化底蘊和人文魅力’是我們的宗旨。工作室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縣內文化產品制作、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創新、城市風貌改造、民居建設指導設計等工作。同時,通過傳承創新嘉絨文化,打響丹巴對外知名度,助力當地百姓增收也是我們的目標之一。”工作室負責人蔡虹向記者介紹。

    “為傳承發揚嘉絨民間文化,生動展示當地風土元素,工作室將民居建筑中的板壁畫作提煉,并在小型畫框內運用唐卡的傳統技法表現,以礦物質和植物顏料等,將當地風土人情手工彩繪,形成了易攜帶且有保存意義的木板畫。”工作室的降初扎西說。

    據了解,自工作室成立起,幾乎每年都會免費招收學徒,截至目前,工作室共有四名長期學徒,爾西便是其中一位,他告訴記者:“我在這里學畫畫快兩年了,從當初的不知畫筆怎么拿到現在能獨立完成一幅畫作,期間感謝老師的辛勤付出,讓我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同時掌握了謀生的技能。現在,我在工作室每個月的收入不僅夠自己開銷,有時還能補貼家用。”

    除了免費招收學徒并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外,工作室還在中路鄉成立了民宿體驗酒店,游客可在酒店體驗傳統土陶制作、木板畫、經幡印制、嘉絨手工藝刺繡,并免費觀摩藏式釀酒技藝,所有體驗項目均由專業人士講解、教授。

    “通過在酒店體驗制作木板畫,讓我對濃郁的嘉絨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回去后,我會推薦更多的朋友來這里。”從深圳過來旅游的蕭先生意猶未盡地說。

    借助嘉絨文化,帶動旅游發展嘗到甜頭的還有甲居村民桂花。剛開始搞民居接待時,桂花覺得自家老房子“土”,于是按照星級酒店的樣子對老房子進行改造,但生意卻不理想;在“嘉絨匠人”團隊的幫助下,桂花的民居拆掉了水泥墻,恢復了原汁原味的藏寨風格,此后的民居接待生意火爆,好評不斷,收益翻了好幾倍。

    下午三點,采訪團一行來到丹巴縣美人谷工藝品制作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161月,用嘉絨文化帶領百姓奔康致富是公司的初衷。

    據介紹,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牛羊絨加工、旅游工藝品等開發,其中,毪衫、腰飾、紀念包等均屬丹巴縣特色的“嘉毪絨”品牌;通過一年多的實踐,“嘉毪絨”借助網絡營銷,其系列產品已推銷到全國各地,并受到了國內外眾多游客的青睞。

    公司負責人拉姆說:“以前農村婦女織的牛羊絨成品大部分是自己穿,并不能給她們帶來經濟效益。我希望通過‘嘉毪絨’,能夠在傳承傳統嘉絨服飾文化的同時幫助農村貧困婦女增加收入,也希望能讓遠道而來的游客在欣賞完丹巴的美景后,還能通過相關的紀念品回想起在丹巴的美好生活。”

    據了解,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把幫扶弱勢群體,傳承與保護本土文化技藝作為核心目標,并注重嘉絨藏族手工藝品的加工,成批生產、出售民族手工藝品,實現縣域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轉變。

    結束一天的采訪后,丹巴人民在傳承寶貴嘉絨文化,緊跟時代步伐,以文化為媒介,帶動丹巴旅游以及百姓致富的行動,在記者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 上一篇:青麥鄉的“健康路”
  • 下一篇:潤物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