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2月01日
建隊伍 提能力 強保障
本網訊(何鑒 田忠明) 近年來,新龍縣針對鄉村級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對癥下藥、精準施策,扎實做好建隊伍、提能力、強保障等各項工作,推動鄉村級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加強帶頭人隊伍建設。針對農牧民文化素質偏低、農村干部“老齡化”、農村教育“薄弱化”等現象,多渠道培養選拔村級組織帶頭人,著力破解村干部“人選”難題。全覆蓋選派了駐村幫扶力量,下派96名第一書記到村任職,注重從致富帶頭人、復原退伍軍人、退休干部、回鄉青年、鄉村教師、9+3畢業生等群體中,發現和儲備一批優秀人才。結合村級組織換屆,推選政治可靠、素質過硬、群眾信任、有威望、能帶領農牧民群眾致富的帶頭人擔任村“兩委”主職干部。完善激勵保障機制,吸引大學、“9+3”畢業生回村服務,大幅度提高正常離任村干部的生活補助標準,為在職村(社區)三職干部購買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為在職村(社區)四職干部購買人身意外保險。每年按照13萬的標準,足額兌現96個村(社區)的村級組織運行經費。投入1528萬元,新建村級陣地13個;投入132萬元,完善了7個村的附屬設施建設,全縣200平米以上陣地達67個。
提高帶領群眾致富能力。應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需要,加強黨員帶頭人隊伍培訓,以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工程為契機,大力提升鄉村干部理論水平和實踐本領。舉辦各類培訓和講座46期,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320場次,選派150余名鄉、村“兩委”主職干部、村組干部、后備干部、致富帶頭人到北京、廣東、云南、成都、宜賓、涼山、阿壩等地培訓、學習、考察,開闊了眼界視野、增強了發展信心。推動脫貧攻堅資源下沉,整合縣財政、教育、民政、農牧等部門力量,充分發揮包村領導、第一書記、對口幫扶駐村工作隊等各方作用,對貧困村和貧困群眾實行“一對一”精準幫扶。發揮村級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推行“一村一品一主體”產業扶貧,整合資金2241.66萬元,圍繞 “一圈兩帶三片”產業布局,在全縣實施“四個一萬”工程,培育集體經濟44個、產業示范點76個。創新“借+還”產業扶貧機制,采取1戶1幫扶、1村1專合、1品1標準、1產1龍頭模式,投入資金1610.4萬元,為1101貧困戶和非貧困戶購買犏母牛,實現每戶貧困戶增收2100元。
推動黨建工作責任落實。完善縣鄉黨委書記基層黨建責任考核機制,采取“現場述職+書記點評+現場測評”方式進行述職評議,將評議結果作為評先評優、提拔重用的依據,對存在責任缺位,工作不力問題的進行約談和通報。建立黨建工作專項報告制度,各鄉鎮黨委書記每年至少向縣委常委會、全委會報告1次抓基層黨建工作情況,遇到重大事項隨時報告。組織層層簽訂黨建工作目標責任書,制發縣級機關黨組織、鄉鎮黨委、村(社區)黨組織、縣級機關黨組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黨務副書記、組織委員和第一書記8張工作清單,實施清單制“銷號式”管理,嚴格黨建目標考核,對 19個黨建工作推進不力的黨組織進行了全縣通報,對 10名工作不到位的村級黨組織書記進行了調整。就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明確目標任務。目前,投入3.3億元,實施脫貧攻堅項目152個,按照“一片一片整村推、一年一年往前趕”的思路,著力以路、水、電、通訊為重點,聚焦貧困村、兼顧非貧困村,盤活脫貧攻堅資金項目,統籌推進貧困村和非貧困村項目建設、產業培育等,確保脫貧不落一村一戶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