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鄉村振興的丹巴實踐——歐美學生情滿中路老寨

甘孜日報    2018年03月29日

    3月16日至19日,來自挪威班洛學校的87位外籍高中師生來到丹巴縣中路藏寨,開展研學旅行活動。中路村民帶領外籍師生們一起下地種土豆、親手做藏餐、開心拔蘿卜、勇敢爬碉樓、細致做藏繡、歡樂跳鍋莊……川西高原特有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底蘊讓這些來自歐洲的師生們樂不思歸。

    丹巴是八方聞名的“美人谷”和“千碉之國”,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歷史底蘊極賦特色,而中路藏寨正是丹巴文化和旅游的主要景點之一。近年來,該縣在實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率先在高原藏區建立了第一個立足全球視野的旅行研學基地和旅游合作社,為群眾的增收致富和鄉村經濟的加快發展闖出了一條嶄新的路子。

    ■張黎萍

    研學旅游

    最美藏寨受青睞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在文化旅游界盛行的口號對丹巴縣和中路藏寨而言,如果沒有具體的抓手,就只能停留于口號。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來自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諸多商機撲面而來,其中一個重大的商機被丹巴人捕捉到了——這就是許多歐美發達國家的高中畢業生都有半年到一年的研學旅行教學計劃,而他們所推崇的研學目的地主要是親近自然和探尋人文的所在,而這些需求恰恰是中路藏寨與生俱來的優勢。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發展理念,這既切中了當前鄉村發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時代鄉村發展方向,明確了鄉村發展新思路,是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性轉變。鄉村振興是把鄉村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要充分發揮鄉村的主動性,改變過去鄉村從屬于城市的現實,建立了一種全新的城鄉關系。

    丹巴縣委書記何文才表示,振興鄉村經濟,關鍵的要害在于準確定位特定鄉村的優勢資源和市場需求的對應關系,繼而創新盤活鄉村資產,打造特色鄉村產品。中路藏寨既有高原山區的自然優勢,更有民族文化的人文優勢,具備用“全球視野”來發展鄉村經濟的基本條件,而著眼歐美發達國家學生研學市場來構建中路鄉村經濟振興的體系是值得大膽嘗試的一條嶄新路徑。

    在丹巴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一個名為登龍云合的團隊發起了希望集合各界力量一起投入丹巴鄉村可持續發展的“云合計劃”。201510月,團隊首先在中路鄉投入啟動了其社會回饋項目:藏地第一座研學旅行基地——登龍云合研學旅行基地。在登龍云合智囊團隊的指導下,今年25日,丹巴縣中路鄉鄉村旅游合作社正式成立,全鄉3332個村民中有80戶近300人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的股份分配為農戶占股50%、合作社占股40%、村集體占股10%

    伴隨著“云合計劃”的成功實施和旅游合作社的成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在丹巴縣中路鄉的實踐路徑漸漸清晰。以“政府+社會企業+合作社+農戶”為基本模式,立足全球視野,定位鄉村經濟市場方向;依托優勢資源,確立鄉村產業核心產品;盤活閑置資產,增加群眾多元收入。

    研學基地成立以后,首先把廢棄的中路老寨用協議方式租用了30年,并將這個資產反哺給后來成立的合作社,用于研學旅行項目的營運以及合作社活動中心的場地。廢棄老寨得到了有效利用、老寨的原戶主也收獲了財產性收入、新成立的合作社更有了經濟實惠的發展載體,可謂是一舉三得。

    文旅融合

    構建鄉村振興體系

    為了給中路旅游合作社解決市場的后顧之憂,2015年10月以來,登龍云合團隊參訪了芬蘭旱廁協會,走訪了法國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組織了中英志愿者在丹巴中路修建示范性藏區公共生態旱廁和修復傳統水磨活動,開展了以國際學生為主體的大型旅游研修活動“瘋狂玉米節”,舉辦了“小鬼當家”歐洲學生丹巴中路夏令營活動等豐富多彩的宣傳和參與體驗活動,并將中路的研學旅游產品帶到了英國倫敦WTM國際旅游交易大會。

    中路藏寨的自然環境、歷史人文以及特色建筑很快在歐美文化旅游界和學生研學界產生了強大的反響,一批又一批的歐洲學生不遠萬里來到了丹巴,他們住藏寨、品藏寨、跳藏舞、攝風光,進行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創作、新能源改造、戶外登山等一系列深度體驗活動。他們的到來,讓這個一度原始、古樸、優美的山區藏寨迅速找到了與國際對話和交流的自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今在中路鄉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且落到了實地。

    據中路鄉鄉長文健康介紹,過去部分村民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參與傳統旅游接待的時候,也有不良競爭的情況。合作社成立以后,老百姓的收入逐漸提高,自然生態環保意識和文明服務意識顯著增強,主動參與和積極發展的理念漸漸根植于心。群眾對文化的自信和發展的自信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率先加入合作的村民貢布加說起這個事興奮不已:“以前,我們搞旅游主要是搞接待,提供一些簡單的吃住。現在,合作社搞的這個國際性的研學項目,一下子就給我們寨子帶來了好多外國人哦,我們原來覺得不是好稀奇的東西,比如說耕地啊、做臘肉啊、做刺繡啊等等,都是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想到他們那么喜歡,還愿意花錢來體驗,而且消費能力還強得很,一住就是好多天。我們現在有點烏雞變鳳凰的感覺,生怕搞國際接待丟了中國人的面子,所以縣上和鄉上又專門請來了老師給我們講課搞培訓,都搞(培訓)了4次了,‘Hello’、‘Thank you’這些我們還是會整(講)了。”

    旅游新路徑

    全球視野下的鄉村旅游

    登龍云合研學旅行基地相關負責人沈書琴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正是因為她和她的伙伴們的介入,讓中路鄉的鄉村產品很快走向了歐美發達國家的舞臺。關于這個項目成立的初衷,她說:“國家有很多好的戰略,如何讓這些戰略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讓全球知曉和參與,同時帶動老百姓脫貧致富,是我和我的小伙伴想做的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幸運的是,中路這個地方的條件非常符合我們的預期,而當地政府對我們的支持也是明確和堅定的。我相信,未來,立足全球的中路研學項目一定會越走越好。”

    州旅發委主任肖鋒認為:“川西高原有眾多的風光和人文資源,許多資源都具有全球性,我們要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發展全域旅游,千篇一律的方式不行,只發展重點景區的模式也不行。中路的實踐和探索表明,除了觀光游,我們還有很多方式可以和國際市場接軌,除了傳統旅游,我們還有很多方法可以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在最后一天行程的鍋莊舞現場,中路村民向挪威的師生們贈送了當地的土特產大核桃,挪威師生們也向村民們贈送了書籍和巧克力等禮物。參與本次活動的挪威學生杰爾特·威唔斯(Kjetil Wehus)和卡米拉·烏拉森(Kamilla Olsen)說:“這里的風光好、建筑好,尤其是人特別好,他們都很友善,且互幫互助。我們在這里攀爬了碉樓、親手做了藏餐,與原住民一起下地春耕,還開展了環保行動,這些都十分有意義,我覺得我們國內的同學都會喜歡這里。我們這趟行程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來過中國,這趟旅行讓我們深刻的了解了中國的文化和社會面貌,特別是了解了中國藏區正在發生的重大變化,很了不起。”

    參與現場活動的丹巴縣副縣長羅順方這樣評價中路鄉的研學旅游探索項目:“讓中國文化走出去,讓國外市場走進來,中路的研學旅游項目只是完成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下一步,我們還將深化國際研學旅游項目的供給改革和產品打造,以吸引越來越多的歐美學生造訪丹巴,同時帶動國內城市學生前往丹巴開展研學活動。我相信,丹巴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明天一定會更好!”

    本次挪威研學旅行活動期間,正值丹巴觀賞梨花的大好時節,溫暖的陽光灑向大地,座座古碉巍然聳立,戶戶藏式民居掩映在潔白的梨花叢中顯得更加嫵媚多姿,藍天白云下的墨爾多神山清晰可見,似父愛般剛韌,又似母愛般慈祥。鄉間的小路上,老鄉們你一言我一語聊著家常龍門陣,路上豬兒、牛兒悠閑的散步田園,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


  • 上一篇:康定市激發群眾用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 下一篇:康定市國稅局到甘孜州特殊教育學校開展慰問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