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巴塘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甘孜日報    2018年05月17日

    巴塘縣現代生態農業園區規劃鳥瞰圖。

    初春的巴塘縣中咱鎮波浪村,桃花怒放,宛若世外桃源的仙境。

    當巴塘縣委、縣政府決定將千畝毛桃基地的項目落到這個村的時候,就注定了波浪村的發展歷史將從此改寫。

    昔日因缺水連灌木都難生長的荒山,在大型機械的轟鳴聲中,3000余畝的不毛之地開始了它的新生。近距離觸摸這一方土地,給人的印象除了“震撼”還是“震撼”:從項目立項到一棵棵毛桃樹苗根植這里,不到半年的時間,土地整理、灌溉系統、生態治理……這片荒山展露出新的生命力。

    隨著精準脫貧進入攻堅期,巴塘發展面臨著重大的挑戰與機遇,產業如何重構,貧困群眾如何實現可持續增收,縣域經濟如何更好地發展,大自然對于巴塘這座縣城的眷顧如何轉變為助推巴塘長遠發展的動力,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在巴塘落地生根……

    巴塘,如何走向未來?巴塘,如何書寫好這份新時代的答卷?巴塘,怎么發力?

    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

    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推進全面小康的征程上,巴塘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始終抓住經濟發展不放松,把深入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實現富民強縣新跨越的一項重要舉措。

    “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勠力同心,把巴塘建設好、發展好,為巴塘的美好明天和全縣與全州、全省、全國人民同步小康而努力奮斗。這個重大的責任,就是對巴塘的責任。讓巴塘發展的更美好,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縣委書記汪玉瓊說。

    這,是巴塘決策者對全縣人民的承諾。殷殷話語背后,一個驚艷藏區高原的“巴塘故事”,正悄然萌動,徐徐開啟……

    沒有產業,縣域經濟就是一張白紙,產業發展不起來,貧困就無法擺脫,巴塘的明天就永遠停留在嘴上。發展產業,必須下大決心、下大力氣,必須結合巴塘的現實條件,統籌謀劃,必須拿出十足的力氣強力推進。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

    受自然條件、區位優勢、市場因素、干群觀念、人才匱乏等因素的制約,巴塘產業重構的路程,注定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艱難探索與實踐。

    為了做好這些工作,巴塘縣各級干部群眾奔波在高原江南的每一寸土地,問市場、察民情、推演討論。

    千畝毛桃產業基地項目、水電移民扶貧工程、地巫鄉易地搬遷項目、莫多蘋果基地項目、高原鮮溫室大棚蔬菜項目、318零礦泉水項目、蛟龍港巴塘現代游樂園項目……縣委、人大、政府、政協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強力推進。

    為了加快項目建設,巴塘縣采取掛圖作戰、倒逼工期,每一個產業項目經過論證確定實施后,就全力以赴推進。每天,巴塘縣脫貧攻堅工作群、項目推進工作群,大家都上報工作進度、開展情況,主動作為、創新作為、加快作為成為巴塘聚力謀發展的工作常態。

    河灘荒地搖身變果園

    巴塘,水果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基礎與條件,巴塘的蘋果產業歷史久遠,是中國第二大蘋果基因庫。然后,受人才技術、產業規模等因素的制約,蘋果產業發展一直裹足不前。

    為了重振巴塘的蘋果產業,巴塘縣整合生態轉移資金2000余萬元,作為水土保持項目在莫多鄉啟動了蘋果基地建設。

    莫多鄉朗翁村的村民怎么也沒有想到,山澗里500余畝的河灘荒地有一天會變成蘋果產業園。

    2017年下半年,巴塘縣百里金果走廊產業示范帶從莫多開始啟航,朗翁村成了受益者。這片荒地通過土地整理,完善了灌溉系統。今年春天,數萬株蘋果苗便在這片荒地上扎下了根。

    “這片蘋果基地,我們栽種的都是優良品種,現在已全部存活,將來這里將成為巴塘的蘋果產業基地?!卑吞量h農牧局副局長包文廣說,春賞花,秋品果,莫多蘋果產業基地將成為巴塘農旅互動產業的一張新名片。

    讓產業立起來,讓農民富起來。

    以農促旅、以旅助農、農旅結合發展的思路成為巴塘產業重構的重要方向。

    中咱鎮波浪村將成為名副其實的桃源仙境。

    在鄉村振興、綠色生態戰略的支撐下,“產村相融、產景相融、村景相融”以農促旅、以旅助農發展的最初構想由規劃圖變成了實景圖。3000余畝的毛桃產業,在這里扮靚荒山,富民增收。

    擴大開放迎來新機遇

    113日,經地近半時間的建設,巴塘蛟龍港游樂園正式開園迎客,這一天,數千名巴塘群眾帶著孩子走進游樂園體驗稀奇。

    發展,必須開放,唯有開放才能更好地發展。

    巴塘縣充分借助雙流援建的力量,加快招商引資,力促產業突破。

    游樂園項目就是借助雙流援建引入,由蛟龍港集團規劃設計,巴塘縣整合企業援建資金、村集體產業發展基金、村民入股資金建設,運行4個月時間,累計收入50余萬元。

    “要發展產業,必須要有市場主體,要借智借力,擴大開放、招商引資是最好的辦法?!笨h長張家志說。

    通過擴大開放,巴塘縣松多鄉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發展機遇。

    在雙流對口援建力量的幫助下,巴塘縣高原鮮生態農業蔬菜園區項目和318零”山泉水項目成功落地巴塘,并選址在松多鄉。高原鮮蔬菜項目整合了全縣貧困村和非貧困村的產業發展基金,引入山東壽光高科農業的資金和技術力量共同打造,總投資3000余萬元,項目建成后將年產1200余噸高原生態蔬菜,為全縣帶來每年700余萬元的純收益,這些收益將按照股本比例全部反哺給全縣群眾。

    “318零”山泉水項目,由松多鄉的村集體產業發展基金和成都牧山泉水業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除了按股本比例給群眾分紅外,公司還將按每銷售一大桶水提取1元,每銷售1小瓶水提取1角的標準,為巴塘提取扶貧基金,助力巴塘脫貧攻堅。

    大開放需要大魄力。

    “從山東壽光到巴塘5200多里,但是我們來了。原因有三個,一是巴塘縣委、縣政府為民做事的態度感動了我們;二是巴塘縣委、縣政府做事的決心打動了我們,立說立行,敢說敢干;三是巴塘干部的責任心堅定了我們投身高原發展的信心,有責任、敢擔當。”山東壽光高科溫室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光彩說,巴塘雖然發展落后于內地,但是想發展的觀念和謀發展的決心并不落后于內地。

    縣委中心報道組 韓國梁 志瑪 /

  • 上一篇:甘孜縣深入排查安全隱患
  • 下一篇:水橋村蝶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