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道孚縣唱響產業“富民歌”

甘孜日報    2018年07月18日

溝爾普村藏香豬養殖基地。

7月12日,記者走進位于道孚縣麻孜鄉溝爾普村的康麗種養殖有限公司,從養豬場到屠宰場,再到沼氣池及毗鄰的農田,一個規整、有序、綠色、再生循環經營模式的藏香豬養殖基地躍然眼前。據悉,該基地是麻孜鄉六個貧困村集資入股的集體經濟產業,也是道孚縣麻孜鄉精準脫貧的重要項目。

麻孜鄉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756戶4186人,屬純農業鄉。全鄉有6個貧困村,共有207戶1154人,其中有181戶是建檔立卡戶,貧困人口981人。全鄉村民經濟收入來源單一,以傳統種植業為主、零星養殖業為輔,兼營少量運輸業及手工業,大部分村民長期依賴國家惠民資金扶持生計,均無任何集體經濟。

按照省州縣精準扶貧的總體要求,麻孜鄉圍繞產業增效、貧困增收的目標任務,采用“多方參與、共同推進”的方式,將6個貧困村以股份制的形式注冊成立了麻孜鄉互助脫貧農民專業合作社,并于2016年從內江縣引進富美康養殖專業合作社,在當地注冊成立康麗種養殖有限公司,主要發展藏香豬養殖。

“貧困群眾脫貧奔康,除了依靠黨和政府的幫扶,還要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及自我發展能力。”據麻孜鄉黨委書記白馬益西介紹,在州縣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麻孜鄉將六個貧困村共90萬元的產業發展金、郫縣援藏隊給予的共90萬元的資金以及共12萬元的黨員示范崗資金,總計192萬元作為集體資金入股到康麗種養殖有限公司,采用“貧困戶+貧困村+基地+公司+市場”的新型農業經營模式,以保底分紅的形式保障村民的收入。

“去年,我們出欄1200頭養殖豬,給六個村子分紅22萬元,人均增收191元。今年,我們最高存欄有1300頭養殖豬,預計可以分紅40萬元左右,人均增收345元。” 康麗種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燕告訴記者,當前養殖的藏香豬主要在當地銷售,下一步公司準備與乙米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拓展電商銷售渠道。

貧困群眾增收致富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基地的沼氣池按“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利用養豬場中豬糞,在保持增收的同時保護環境。據陳燕介紹,豬糞通過養豬場地下管網運出,通過干濕分離技術,干豬糞變為有機肥料,液體豬糞則通過沼氣池發酵,生產出沼氣可供鍋爐取暖、發電、灶房用火及其他用途。發醇后的液體廢料,也可用于農田的肥料,達到生態循環的目的。

“開辦養殖基地前期也遇到過很多困難,但在省州縣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養殖場憑借著綠色環保、經濟效益高等優勢,不僅開始慢慢步入正規,且正在輻射帶動周邊更多群眾參與。”白馬益西介紹說,今年,道孚縣甲斯孔鄉熱魯村、銀思鄉沙馬爾科三村、亞卓鎮客須卡村和盤龍村、木茹鄉牧業村、維它鄉維科村及七美鄉白日山村這七個村籌集資金200萬元,分別入股康麗種養殖有限公司,共謀發展。

實習記者 汪青拉姆 記者 張兵 陳斌 文/圖






  • 上一篇:理塘借力成都打造“極地果蔬”
  • 下一篇:瀘定一品苑段堤防險情基本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