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健康扶貧的色達實踐

甘孜日報    2018年09月19日

為僧尼建立健康檔案。

近年來,色達縣以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為契機,圍繞“服務牧區群眾健康”這一目標,切實補齊“服務差”短板、破解“醫技弱”難題、緩解“看病難”矛盾、消除“看病貴”癥結,著力提升健康扶貧質效,廣大農牧民在健康體魄的支撐下,信心滿滿地踏上了脫貧奔康新征程。

補齊“服務差”短板

完善醫療基礎設施

為補齊“服務差”的短板,色達縣主要從硬件、制度、服務三個方面卯足勁,在軟硬件上奮力補齊短板,提高服務水平的質量。瞄準牧區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短板,把基層醫療能力建設擺在優先地位,下大力氣解決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職工住房、醫療器械和信息化能力建設,不折不扣落實“建設一座衛生院,投放一批設備、造福一方百姓”的行動。建強建好鄉鎮衛生院,投資9182.16萬元完成全縣17個鄉鎮衛生院和1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建設,解決醫療場所難題;注重信息化能力建設,投資649萬元完成鄉鎮衛生院標準化與信息化建設。聚焦包蟲病等地方病防治重點,建成包蟲病康復治療中心和包蟲病綜合防控實驗室,為包蟲病預防、防治和治療提供基礎研究;建成高壓氧艙,服務廣大基層干部和群眾生活醫療用氧。延伸醫療服務觸角,全面完成89個貧困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任務,配備常用醫療設備器材和藥品,落實鄉鎮醫療人才輪流赴村坐診,建立貧困村醫療衛生制度89套,極大方面農牧民群眾便捷就醫,延伸醫療服務觸角。今年率先實施縣級綜合醫院對鄉鎮中心衛生院的托管,實現“村組治療小病、鄉鎮能治大病”醫療服務。

破解“醫技弱”難題

創新人才激勵機制

基層牧區衛生人才匱乏是制約醫療衛生發展的最大短板和“老大難”問題,色達縣多維度施策、多渠道用力,從盤活本地現有人員、借力對口幫扶平臺、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等有效途徑,有效緩解基層醫療衛生人才資源短缺、技術力量薄弱、工作效能力不佳、救治能力不強的現狀。為盤活本土人才,該縣制定了《色達縣衛生人才理論技能并重培訓方案》,采用“理論+操作”、“送出去和請進來”雙向代教互學模式有機結合,利用省、州或對口援助培訓平臺,綜合運用培訓地托管、回縣“傳幫帶”活動辦法,注重綜合評價,倒逼培訓質量成效,累計外派進修培訓各類醫技人員200余人次,綜合醫技能力大幅提升;通過創新競聘上崗制度,打破了傳統委派辦法,創新推出鄉鎮衛生院院長公開競聘制辦法,引入競爭激勵機制,擴寬選人渠道,實現4名鄉鎮衛生院長競聘入職,管理跟了上去,觀念有了轉變,意識有了提升,工作有了成效;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每年注入10萬元人才培養基金,對考取資格證書和職稱的直接給予經濟獎勵,對取得初級、中級、高級職稱資格的醫務人員,每月分別給予職稱津貼;對在醫療衛生一線連續工作滿30周年的人員退休時,按初、中、高三個等級,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以鼓勵醫護人員安心本職,終身從醫,留住人才。

緩解“看病難”矛盾

健康扶貧再謀新招

為進一步破解脫貧攻堅“醫療就醫保障難”的問題,該縣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醫療救助一批群體,實地檢查摸排1406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信息,對符合醫療救助政策的2714人建檔立卡動態管控,因人施策落實幫扶措施,醫療救助率達19.3%。用好用活“兩項基金”,醫療機構全面執行專用窗口、綠色通道,“先診療后結算”和“一站式”服務等政策;嚴格按要求兌現了住院費用控費5%和住院分娩全免費的政策,全縣累計救助了1109人次,兌現了基金127.99萬元,基層“看病難”逐漸緩解。著力推動包蟲病攻堅,全縣累計普查68371人,發現包蟲病患者2165人,累計藥物治療1228人次,累計手術治療患者222人,開展綜合健康教育活動84次,覆蓋7806人次,制作健康教育宣傳讀物46205份,規范管理牧區犬只,強化源頭管理管控,登記管理家犬3675只,辦證1617只,拴養2314只,消滅無主犬9083只。

消除“看病貴”癥結

落實衛生惠民政策

建立高原健康服務機制。投資100萬元建立了綜合性免費健康保健服務中心,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直接服務廣大干部群眾,群眾自我健康保健意識不斷增強,享受免費健康保健服務逐年增多,經過統計全縣接受保健服務人達到3.5萬名,僅今年上半年,接受免費健康保健服務的干部群眾達1.8萬余人次,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檔案59101人份,一般居民隨訪4萬余人次;預防接種率在綜合評比位列全州前茅,形成了《色達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6類重點人群管理質量提升獎罰意見(試行)》。推行基本藥物制度,建立了鄉鎮衛生院造計劃,縣醫院指導初審,縣衛協復審的“階梯式”藥品采購機制,規避了藥品計劃草擬不合理、采購后藥品使用不規范和不科學等問題;嚴格執行藥品零差率銷售,規避了藥品加價銷售、標外采購藥品或醫用耗材的違規現象;嚴格執行基藥處方點評政策,規范用藥行為;縣級醫療機構嚴格執行藥品零加成政策。強化服務保障體系建設,與對口支援的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建立轉診制度,落實“色達——溫江”雙向轉診制度,暢通牧區急病、重病就診綠色通道,保障基層群眾能享受良好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全面推行醫保網絡和門診相結合方式,統籌網絡或人工辦理,滿足不同群眾的需求。

色達縣委中心報道組 茍銀東 尼公 文/圖


  • 上一篇:鄉城縣狠抓國防教育宣傳
  • 下一篇:新龍縣“授之以漁”務實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