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甘孜縣精準發力奏響民生改善“最強音”

甘孜日報    2019年01月21日

讓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

衛生志愿者為老人檢查身體。

◎縣委中心報道組 余應瓊 文/圖

40年時光荏苒,見證芳華。驀然回望,甘孜縣發展日新月異,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一步步成為現實并獲得新的發展。

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甘孜縣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衣食住行大變化

在60后的扎西看來,改革開放的40年里,要數房子的變化最為明顯。小時候,他們一家人住在兩間平房里,既擁擠又潮濕。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扎西一家人收入可觀,前幾年已經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

1955年出生的拉姆也感慨萬千:以前一天三頓吃糌粑,穿衣就是傳統藏裝。如今生活好了,吃穿不愁,出門還有代步車,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改革開放40年,甘孜人的衣食住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脫貧攻堅戰打響后,全縣219個行政村4個(社區)搭上了跨越發展的快車。公路、電力、水利、網絡等工程的建設,使農牧民致富有了堅實的硬件基礎。

教育事業大發展

提起改革開放40年教育取得的成果,退休老教師焦志友用“令人震驚”來形容。

剛參加工作時,執教的學校地處偏遠牧區。在帳篷里上課,沒電沒桌子板凳。如今,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去。由國家撥款建的教學樓、宿舍樓拔地而起,還建起了操場、食堂,接通了互聯網,配上了現代化教學設備。

教育全面提質,得益于資金的持續投入和改革的全面深化:建好學校,改善教學環境;配好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縮小城鄉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全面落實幼兒“保教費”減免、義務教育“三免一補”、義務教育“營養餐”改善計劃、高中教育“兩免一補”、“9+3”免費教育計劃、教育扶貧救助基金補助和雨露計劃等教育惠民政策。

不僅如此,甘孜縣還重拳出擊,打通了教育扶貧的“最后1米”,確保無一名學生因貧輟學。

保障政策廣覆蓋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甘孜縣不斷健全醫療保障體系并加大資金投入,以提高新農合的人均補助標準、報銷比例及貧困戶的醫療救助保障水平等。

和醫療保障同步進行的還有社會保障。甘孜縣大力實施社會保障惠民工程,“五險”參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扎實開展城鄉低保專項治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助、養老服務、愛心慈善等工作。

“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甘孜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相信,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甘孜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將更加強烈。







  • 上一篇:瀘定縣法院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下一篇:理塘新型門牌“上崗” 貧困戶信息“碼”上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