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1月31日
甲洼鎮俄曲村貧困農戶一邊打工掙錢,一邊跟公司聘請的技術員學習蔬菜種植技術。
本網訊 近年來,理塘縣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把產業的發展方向始終“瞄準”富民目標,讓產業圍繞富民轉。
緊緊依托資源優勢,積極培育以草原觀光、攝影、騎游、放牧,住帳篷、吃藏餐、休閑娛樂、產品展銷為一體的旅游接待服務中心。在奔戈鄉卡灰村組織牧民出資出物組建了“霍曲吉祥牧場專業合作社”,重點打造牧旅結合休閑觀光示范點。
鼓勵、引導和支持農牧民轉產轉業,圍繞“一城兩路”(縣城+國道318線、227線),堅持農旅結合、牧旅結合。發展了以霍曲牧場、漢戈花海、勒通古鎮4A景區、星空帳篷城、黑帳篷的思念、所波大叔騎游之家為代表的牧場旅店、草原牧家樂等服務產品,全縣已建成規模經營的“帳篷城”和“騎游之家”旅游服務接待場所20余家,從業人員200余名,年接待游客2萬多人,戶均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初步實現了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延長了產業鏈,拓展了貧困農牧民就業增收渠道。
把“高原牦牛和綠色蔬菜”確立為主導產業,大力培育發展。以國道227線為主軸,著力打造縱貫南北的農業種植產業帶,2018年建立產業基地3.86萬畝,初步建成了一鄉一業,區域協同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以國道318線為主線,著力打造連接東西的現代草原畜牧業發展示范帶。在藏壩、禾尼等鄉建立現代集體牧場13個、養殖小區5個和優良牧草種植基地3萬畝。在大河邊探索建立了牧旅融合發展的霍曲吉祥牧場。在奔戈和曲登鄉建立了勒通綿羊選育保種和牦牛遺傳資源保護基地。依托培育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助推脫貧攻堅。
結合產業脫貧攻堅,高起點建立濯?,F代農業雙創中心,結合高海拔地區生產實際,依托四川農業大學等院(校)縣合作,創新產品、技術,在海拔3700米的雙創中心,試種出蘿卜、小番茄、草莓等極地果蔬。從根本上改變了高原無規模種植綠色蔬菜的歷史。
結合生產實際,通過建立“五統一”(即統耕統種、統測統配、統采統供、統防統治、統購統銷)生產模式和“五位一體”(即經營機制、生產標準、溯源體系、市場開發、品牌營銷)高原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搭建創業平臺。截至目前,“雙創”基地共帶動大學生、貧困農戶12戶入園創業。直接帶動當地康呷、若拉、漢戈、業務等貧困村400余戶農牧民群眾3萬人次入園務工就業,實現務工收益700余萬元。
為了解決“一方水土養育不了一方人”的制約瓶頸,在園區發展“產權式農業”?!帮w地”園區所在的貧困村將原有的設施大棚和即將投入到農村發展的財政扶貧資金作為村級集體資產,農民以土地和集體資產參與到項目建設之中,企業統一經營管理,農民在不失去土地的前提下獲取土地流轉金、保底分紅等多重收益。并對集體收益設“基本股”和“扶貧股”進行股權量化分配,保證所有村民包括貧困村民持續受益。
圍繞“瑪吉阿米花園農莊”打造田園綜合體,理塘縣加快農牧業與旅游、文化、科技、教育、生態有機結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創意農業新業態。2018年9月9日《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理塘)極地生態農產品O2O產銷對接會》在康定情歌廣場成功舉行。僅一天時間,農特產品采購達 1699人次。
累計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31個,發展家庭農場2個,培育種養大戶239戶,全縣培育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6家,初步形成了以鵬飛牦牛肉、亞吉牦牛絨、瑪吉阿米果蔬、康藏陽光蘿卜、綠野香菇(黑木耳)、香巴拉野生菌為主的龍頭企業。已成功申報青稞、蔬菜、馬鈴薯為“無公害農產品”,“理塘牦牛”和“理塘牦牛肉”地理標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4.8萬畝。正在積極申報“理塘蟲草、理塘蘿卜、理塘小番茄、理塘油菜、理塘馬鈴薯”等11件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極地果蔬”“天空牧場”等農產品品牌深入人心。
借助電子商務雙創孵化中心平臺,理塘縣農特產品全部上架恩珠商城,理塘牦牛肉、紫皮土豆上架京東商城甘孜特色館。截止目前,通過京東、恩珠商城銷售的理塘馬鈴薯達10萬余斤。有效打通理塘農村電子商務“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瓶頸,為“農產品進城”搭建了快捷、便利的雙向流通渠道。截至目前已建設110個農村電商服務點建設,以點帶面,健全體系,探索建立電子商務助推脫貧攻堅聯結機制。依托產業園區發展,籌建勞務公司,建立勞務務工機制,加大農牧民特別是貧困戶技能培訓,保障其就近就地就業,拓寬增收渠道。
“天空牧場”牦牛認養計劃已經啟動,以互聯網+共享經濟的理念,選擇多人共享或1人獨享的模式。村集體牧場將政府投入形成的標準化鋼架暖棚、標準化飼草基地等配套設施和扶貧資金購買的良種牦牛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著重在飼養、防疫、出欄等方面實行統一:統一組建牦牛基礎群、統一飼草生產、統一養殖放牧、統一圈舍過冬、統一品種改良、統一出欄、統一技術指導,實現了牦牛養殖從分散游牧到科學飼養、有序出欄,走出了防疫無規程、種草不科學、牲畜不改良、養畜不出欄的傳統養殖困局。
縣委中心報道組 葉強平 王二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