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5月14日
村民在電商服務站取包裹。
◎本網記者 張嗥 文/圖
“桑珠,你在網上買的衣服到了,快拿回去試一試。”5月10日,一輛滿載老百姓網購貨物的鄉村物流配送車停放在甘孜縣下雄鄉然洛村電商便民服務站門口,服務站站長扎西扯著嗓子喊村民前來收取包裹。
“過去,買衣服只能到縣城去,不僅選擇面窄,而且除去路費外成本較高。現在網購比實體店便宜,網上下單成功后,幾天就可以送到家門口了。”桑珠說,如今村民們大多已經接受了便捷的網購服務,同時,村民還可以將當地特色農產品通過網絡銷售到大城市,曾經賣不起價的農產品通過電商銷售,一下身價倍增。
今年春節前夕,甘孜縣來馬鎮納洼村村民們在納洼村電商服務站領取自己在網上購買的年貨。“真是太方便了,買好的東西直接送貨上門,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村民尼瑪說,由于地處深度貧困區,村民們能在納洼村購買到的日用品和生活用品少之又少。“除了簡單的生活用品,其余物品都要去縣里買,但是路遠車少,去一次縣城很不容易。”尼瑪感慨道。
2018年6月,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在甘孜縣實施,2018年10月15日,電商服務站在甘孜縣深度貧困區開始運營,廣大農牧民群眾開始接觸電子商務。
尼瑪告訴記者,由于生活貧困,今年40歲的他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當甘孜縣開始推廣電子商務時,他是一頭霧水。
“推廣電子商務,讓網絡覆蓋廣大深度貧困區,受眾是廣大農牧民群眾,但是大多農牧民群眾連漢字都不識,所以推廣工作很艱難。”甘孜縣順科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蔣友川說。
為讓甘孜縣深度貧困區老百姓能通過網絡改變生活,甘孜縣委、縣政府多次開展實地調研,探索出“服務中心+站點+貧困戶”幫扶模式。
“通過開展培訓和深入貧困村面對面與老百姓交流,大家不僅思想轉變了也會使用網絡購物了。”蔣友川說,今年初,通過前期的努力,納洼村全村村民實現了第一次網絡購物。
5月8日下午,甘孜縣來馬村電商服務站人來人往,站長彭措被村民圍在一塊顯示屏前,幫助村民在網上購物。“以前買大件都得到縣城,有了這個服務站,家門口就能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村民澤呷指著剛下單的洗衣機,高興地說。
對于站長彭措來說,電商服務站的建立,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從小身患腿疾的彭措是來馬村貧困戶,由于行動不便,多年來,彭措靠著國家惠民資金過日子。“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賺錢,但是我腿不好,不能和其他村民一樣去挖蟲草和打工。”雖然身患腿疾,但彭措從沒有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2018年底,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成員來到來馬村向村民們培訓電子商務,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彭措通過培訓成為了來馬村電商服務站長。
“我幫助村民們在電商服務站下單各種商品收取3-5元的服務費。第一個月,我只有幾十元的收入。隨著甘孜縣順科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聯系到更多的銷售渠道,村民們的土特產品通過電商銷路更廣,大家‘觸電’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現在我一個月凈收入有1200多元。”彭措說。
“通過實施電商脫貧扶貧,帶動種植業、加工業,和包裝 、倉儲、物流等相關產業發展,真正把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促進農民就業、創業。”甘孜縣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5月初,在了解到甘孜縣納洼村、楚洛村、來馬村等村的貧困戶因地理位置特殊、文化水平低,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生活陷入困窘時,甘孜縣順科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先后“以購助扶貧”的方式購買了13戶貧困戶的青稞,共計4824斤,為每戶貧困戶平均增收500元。
電子商務不僅帶動貧困戶實現增收,也助力了甘孜縣脫貧。“電商平臺建立以前,我們鄉青稞一年最多賣50多噸,去年通過電商扶貧方式,雪域德瓊莊園直接在鄉上收購了90多噸青稞,預計今年青稞銷量將達到180噸。”南多鄉第一書記陳雪峰說。
據了解,自2018年7月以來,甘孜縣組織電商扶貧培訓70余期,覆蓋甘孜縣深度貧困區4800人,通過與京東、順豐優選等平臺的深度合作,帶動了當地種植業、倉儲、物流等相關產業發展,為廣大深度貧困區牧民群眾拓寬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