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向荒山要財富

甘孜日報    2019年06月11日

鄉城縣生態循環中藏藥材種植示范基地見聞

工作人員察看中藏藥長勢。

◎本網記者 謝臣仁 文/圖

汽車緩慢行駛在盤山公路,公路兩旁,一梯梯整理好的土地上,幾名村民正在給中藏藥澆水。一棵棵元寶楓迎風招展,一叢叢川西獐芽菜生機盎然。

這是地處鄉城縣青麥鄉的鄉城縣中藏藥基地一景。

可誰會想到,在幾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山。昔日大荒山,今日“金土地”,是產業發展走對了路,中藏藥種植種出了“致富良方”。

質疑

荒山咋能建基地

“以往,這里是荒山,只長‘刺菝’(荊棘),種啥不出啥。”6月5日,在鄉城縣中藏藥基地,精準貧困戶無所中則一邊為藥材澆水,一邊頗有感慨地為記者介紹著。

中藏藥基地地處青麥鄉巴吾村,占地2000畝,原是荒坡,荊棘叢生,偶爾會看到裸露在外的黃色土地。

“在這里種地的村民很少,因為這荒坡種的作物還沒‘刺菝’長得瘋,種了也沒收成,坡上大片都是撂荒地。” 村委會主任達洼介紹說,大家都覺得荒坡得了“窮病”,無救了。

“怪事”發生在2017年,招商引資來的鄉城藏青蘭藥業有限公司卻看中了這荒山,要把這片土地打造成甘孜州第一個高原生態循環中藏藥材種植示范基地。

“種中藏藥,那荒山能出啥貨?”“荒山咋能建基地?地方,投一塊錢賠一塊錢,沒得搞。”“那土地,要好貧有好貧,種不出東西的。”……村民們都不看好這個項目,都說是在做“賠本生意”。

可就是有人做“賠本買賣”,鄉城藏青蘭藥業有限公司緊鑼密鼓地籌備著,要在這片荒山大干一場,大干之前,還要把巴吾村拉上一起當“股東”。當股東?啥投股?巴吾村才不想摻和這“生意”。但聽到企業提出“股本投資”是這片荒山,巴吾村把2000畝荒山作為“股本”,占股20%。巴吾村樂意了——“本就不產東西的荒山,權當‘死馬當作活馬醫’吧。”

驚奇

荒山帶來大實惠

2017年7月,基地建設隨之而來,建設“大動作”讓巴吾村傻眼了:先是修道路,十幾臺挖掘機和裝載機開上山來,一條3.5米寬的道路蜿蜒上山;然后是灌溉建設,一個容積上千立方水的水池建好,一條條溝渠延伸開去;再是滿山土地開始有序整理,一梯一梯隨著山形盤旋而建;繼后是土壤改良,一車車牦牛糞作為底肥摻和在原來貧瘠的黃土地……

“像干事的架勢!”“說不定要干出點名堂來。”“看我們這股東要發點財。” ……村民的觀念在轉變了,從變化之中看到了“錢景”。

2018年2月,1500株元寶楓栽種在1000畝改良過的土地上,間種的還有上千棵藏梨。

“栽種下的元寶楓和藏梨成活率都很高,等另外的土地平整出來,就可以種甘蘭青蘭、板藍根和川黃芪了。這些藥材好賣,就鄉城藏青蘭藥業公司都‘吃’得下,要不了幾年,這滿山滿坡都是錢。做夢都沒想到,這荒山成了‘金土地’。”正在為澆水的無所中則在基地務工大半年,儼然已是中藏藥種植“專家”了,那些藥材有啥習性,也能說個一二三。

從當初的“看笑話”到如今的“說實話”,巴吾村村民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這個“轉彎”來源于他們看到基地發展的“錢景”,來源于他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基地建設,需要大量務工人員,巴吾村村民實現了“家門口”打工。村民丁真尼瑪告訴記者,他從去年7月就在基地打工,現在打工收入已經有三萬元了。

據村委會主任達洼介紹,全村有上百人在基地打長期工和季節工,據不完全統計,全村在基地務工收入已達八十余萬。“現在是打工主要是土地平整和一些藥材地間管理,等基地建成后,澆水、除草、施肥、采收等仍需要大量管理人員,可以說光靠打工就能讓村民戶均增收上萬元。”

“最先得到實惠的不是巴吾村,是我們仁堆村。”說起中藏藥基地帶來的實惠,青麥鄉仁堆村村主任松則說。仁堆村有個高山牦牛養殖合作社,養殖了600余頭牦牛,90噸牦牛糞賣給了基地作為改良土壤的第一批“底肥”。“光牦牛糞都賣了八萬多,基地還與我們合作社約定,以后的牦牛糞基地包銷了。牦牛糞能賣大價錢,誰跟錢有仇呢?這樣,我們村也要擴大牦牛養殖了。” 算著經濟賬,松則滿面笑容。

展望

荒山不荒有“錢景”

有人驚奇,卻有人胸有成竹。“中藏藥種植基地實行的是生態循環模式,不用一粒化肥,全部施用有機肥。光收購村民牦牛糞滿足不了基地與功能費需求,我們也將在基地建設3000平方米圈舍養殖藏香豬和藏雞,形成2000平方米的有機肥生產車間生產有機肥料,目的是通過此舉生產出高品質無污染無農藥無化肥的高原中藏藥。” 鄉城藏青蘭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文俊說,基地有機肥用量很大、勞務用工量很大,將惠及青麥鄉全鄉,甚至輻射周邊鄉鎮。

2000畝中藏藥基地,產出幾何?潘文俊介紹,該基地是把鄉城特色養殖與中藏藥材種植循環、把草本藥材和灌木類藥材結合,同時開發農業觀光旅游,構建生態藥材園,爭創國家級中藏藥業+旅游產業的示范園區,助推鄉村群眾增收。項目建設周期從2017年7月到2020年12月,分三年三期進行,到了第四年將全面投產,預計每年可實現中藏藥收益600萬元,特色養殖收益200萬元,除去損耗及生產成本500萬元,基地每年可實現凈利潤300萬元。而基地將為鄉城藏青蘭藥業提供大量原材料,實現中藏藥工業產值1.44億元,三項產出可為鄉城GDP作出1.52億元的貢獻。

潘文俊算的是企業發展賬,青麥鄉黨委書記丁泉算的村民致富賬:巴吾村占股20%,到了2021年就可在300萬凈利潤中股權分紅60萬元,再加上每年有2萬人次的務工,按照一人一天100元工價計算,年收益可達200萬元,合計基地每年可為巴吾村村民實現增收260萬元。

大家都算著賬,這賬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看來中藏藥種植這‘致富處方’是開對了,昨天的荒山變成了今天的‘金土地’,荒山不荒,大有‘錢景’。”丁泉說。



  • 上一篇:爐霍縣嚴陣以待戰汛期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