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何才華) 3月11日,在我州首個生態日宣傳活動中,鄉城縣環保、國土、林業等多個部門在該縣人群集中的香巴拉休閑廣場開展規模浩大的宣傳活動,倡議大家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從我做起,向破壞環境和生態的不文明行為提出宣戰。“多開展這樣的活動,要讓每個人都曉得保護生態,愛護環境的重要性,并用自己的行動愛護環境。”路過宣傳點的多登從自愿者手中接過宣傳資料,表示愿為保護生態和環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最大的民生,鄉城縣無論是水電開發,還是產業發展,都堅持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為了喝上清潔水源,該縣投資兩千余萬元建設了標準化的自來水廠,為改變垃圾焚燒帶來的污染,投資近兩千萬建成了日處理50噸的垃圾填埋處理場,耗時10年建成瑪依河水利工程使全縣四分之一農戶實現以電代材,更讓數萬畝莊稼不再干涸,數千畝果園灌溉用水得到有效解決,萬畝荒坡披上新綠,裸露的山脈變得清水秀。
“幾年前我們就開通了環保舉報電話,落實嚴格的項目建設‘三同時’建設制度,開展飲用水源保護,對污物排放實施‘零容忍’,下一步將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教育工作作為一項基礎工作,常抓不懈,潛移默化,讓綠色環保理念‘植根’群眾、企業,形成全民支持環保、愛護環境的濃厚氛圍。”縣環保局負責人姜德榮介紹道。
鄉城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為今后留下更好的發展空間。每年春季組織機關干部到距縣城5公里荒山上開展義務植樹造林工作,在300公頃的山坡上種上了側柏、核桃、毛桃、山杏等樹種三十多萬多株,使荒坡披上新綠,促進了生態環境建設。各鄉鎮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在村道兩旁、村寨“四周和農牧民房前屋后栽植核桃樹、蘋果樹、梨子樹等14萬棵。全縣參加義務植樹人數達1.2萬人(次),植樹15.6萬株。投資上千萬元開展泥石流治理工程,消除安全隱患,保護了生態,建設防洪堤一、二工程,讓沿河的土地不再被沖刷。
“現在愛護衛生成為了村民的自覺行為,村里變得整潔了,居住在環境好了大家都覺得心情舒暢。”青德鄉仲德村支部書記翁小丁真說。
“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農村建設推進,預計今年在定波鄉、正斗鄉、然烏鄉、洞松鄉等鄉鎮完成核桃2000畝、小雜水果500畝的建設任務,完成核桃基地補植補造10000畝。”林業局長澤仁多吉介紹道,該縣以簽訂責任書的方式保護了400余萬畝森林資源,隨著人工造林力度加大和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全民義務植樹的開展,鄉城縣裸露的山坡正在逐步減少,這片土地上今后的空氣將變得更加清新。